福利收入懸殊暗藏危機
來源:樅陽人才網
時間:2024-12-26
作者:樅陽招聘網
瀏覽量:
近年來,逢年過節各企、事業單位給員工發放的福利呈快速增長模式,福利已然成為勞動者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總體來講,人們拿到的福利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實用。然而,不同人群之間的福利水平卻正在逐漸擴大,一些壟斷行業、大型國企以及外企的福利水平過高,而一些私有企業、中小企業以及小型的服務行業員工卻福利很少,甚至拿不到福利。
現象:過個節有的發數萬有的不發錢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中秋、國慶雙節期間,不少網友都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單位發放的福利,不同單位之間福利待遇差距已是天壤之別。
有網友發帖稱“杭州某單位正式工中秋福利:1.8萬元,非正式工福利:3000元。”如果您覺得這樣的福利實在有點讓人羨慕的話,下面這家公司的福利簡直讓人吃驚,某網友稱:“我們單位今年的雙節福利,中秋節1.2萬元現金加8000元杭大購物卡加3000元月餅券加一箱紅酒加兩箱水果,國慶節8000元的旅行獎金加1臺Mac BookAir蘋果筆記本電腦。我們是一家世界500強的石油公司。”
當然,前面的網友只是個案,更多的人福利待遇情況還在正常的軌道上。網友“chenchen1011”說:“我們發了5000元獎金,2000元購物卡,月餅若干。”網友tianbianaiyu說:“目前公司就一人發了一盒稻香村的月餅。”……網友“飛魚”議論道:“好單位這么多啊,我們什么也不發,老板不但沒提發東西的事兒,還給我們安排了加班,我們是服務行業……”
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和崗位決定福利
據《人民日報》報道,一些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及國有企業的中層領導在待遇上“好事落不下”,福利待遇高得驚人。在企業中的職務是不是夠高以及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成為影響員工拿多少福利的兩大主要因素。
根據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2008年我國中央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3387元,占工資總額的7%,其中最高的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4.46萬元,占工資總額26%,最低的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149元,僅占工資總額0.6%。不同單位在職工福利上支出之懸殊可見一斑。
某國有企業發行部門經理對記者坦言:“我們單位每年福利發的都還可以,而且正式和非正式職工拿到的福利都一樣多,主要是因為單位的效益比較好,經常以各種名目給大家發放福利。”而某經營情況一般的事業單位員工稱:“我們單位效益不是很好,所以逢年過節一般就是發500塊錢,別的東西幾乎沒有,不能跟那些有錢的單位相比。”
一位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齊先生告訴記者:“這也不難理解,在一些國有以及私有制企業中,中層及以上領導的福利待遇肯定要比普通員工好一些,比如交通費、通訊費、洗理費等,不但福利名目多,數額上也比普通員工要多一些。單位的效益肯定是影響員工福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單位效益好了肯定就能給大家多發錢。”
專家:高福利藏危機年收入算法易分歧
一位在某合資企業工作的趙先生說:“通過合理避稅,我們工資條上的工資非常少,一個月也就1600元,其他收入都是以各種報銷費用、購物卡、購物券和實物形式發放的,這樣員工既可以生活富足,又不必交稅。”
熟悉勞動法的張律師提醒說:“趙先生這樣情況雖然看起來是占了便宜了,但是實際上,單位發放工資與福利費的方式不規范,隱藏著對勞動者不利的因素。一旦勞動者與單位發生了勞動爭議,勞動者很難證明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這樣在向單位索要賠償的時候,只能以工資條上的數額為準,勞動者肯定要吃大虧。”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縮小收入差距、規范企業福利費財務制度。今年年初,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向正在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落實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情況報告意見和建議的報告》。發改委表示要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穩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推動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建立。同時,要加強對企業職工福利費的財務管理,嚴格控制職工福利費在職工總收入中的比重,嚴格控制以本企業產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
2009年11月12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通知》出臺的目的在于遏止有些企業隨意調整職工福利費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既有人工成本無序增長,侵蝕國家稅基,侵害企業投資者權益的情況,也有任意壓縮開支而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情況以及部分企業職工福利費發放或支付不合理,擴大了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狀況。
財政部負責人指出,企業職工福利費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利益分配。因此,企業應當規范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維護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各方合法權益。
福利待遇有差距遠近高低各不同
太遠的不說,幾年前,我在查看爸爸的工資條時,除去基本工資,記錄收入情況的大體就是三四樣:獎金、餐費、交通費、書報費……工資和獎金是職工收入的主體,至于餐補和交通等補助加在一起也超不過100元錢,只能幫助職工多吃兩塊肉。而現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資以外的福利收入與過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我的角度看,變化主要在兩方面,福利待遇大幅度增長和福利待遇沒怎么增長。
拿我身邊的朋友來說,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分部客戶經理,每月工資條上顯示的收入超過1萬元,而基本工資只有1800元,各項補助費用明顯高于大部分企事業單位職工。除去工資條上顯示的福利收入,還有額外驚喜。因為是客戶經理,必然要主持一些公關活動,日常生活中,餐費報銷、油費報銷、通訊費報銷足以支撐“大康”生活,更別說逢年過節購物卡和大量實物的入賬了。與他相比,發出“一聲嘆息”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其實,福利待遇的高低必然和職工崗位、企業經營情況有關,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富足,生活好,我要做的不是眼紅和氣急敗壞,而是積極努力,提升自己”。在一些中等、發達國家,福利待遇優厚與社會、經濟、人文的穩步發展都有關系,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少食多餐”、“慢慢消化”也是健康的。不過,職工究竟能拿到多少福利,拿到什么層次的福利,也要看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人是否真正在為職工謀求利益,正所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福利待遇近年來差距越拉越大,必然會對社會穩定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我們不必過于擔心。國家已經及時出手,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保證各方權益,對福利待遇發放的規范管理指日可待。
這正是:福利待遇有差距,遠近高低各不同,結構調整已啟動,權益維護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