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雙方玩的其實是一場智力游戲。面試官為了不致于“選錯郎”,也許會在面試中設置種種語言陷阱,以探測你的智慧、性格、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面試中你也許要和主考官打一場“拉鋸戰”――謹慎繞之,“繞”不開時從容對之,才能讓這類主考官意識到,盡管他在刁難你、試探你,但你不以為然,依然故我而最終讓他欣賞你,給你再進一步的機會。
挑戰式的語言陷阱 ――哪壺不開偏提哪壺,從求職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提出讓求職者尷尬的問題。
此為刁鉆的主考官用來淘汰大部分應聘者的慣用手法--當然他們的所為是要找到具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而有刁問,就要有妙答――謂之以退勝進
比如對于應屆畢業生,面試官會設問:““你經歷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或“你補考過一門功課,怎么回事?”
如果回答:“不見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那么也許你已經掉進陷阱了,因為對方希望聽到的是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不是簡單、生硬的反駁。 面對這種發問,求職者常會不由自主地擺出防御姿態,甚至狠狠反擊對方。這樣做,只會誤入過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評價。而最好的回答方式應該是,既不掩飾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當,用明談缺點實論優點的方式巧妙地繞過去。比如有關“補考”一問,除了學習,我還有其他活動。不是只有成績才能反映人的學習能力的。其實我的專業課都相當不錯,如果你有疑問,可以當場測試我的專業知識。”
誘導式的語言陷阱 ――對方的提問似乎是一道單項選擇題,如果你選了,就會掉進陷阱。這時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語言來表示。
比如說,對方問:“你認為金錢、名譽和事業哪個重要?”
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三者當然都很重要。可是對方的提問卻在誤導你,讓你認為“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選其一”。這時候切不可中了對方的圈套,必須冷靜分析。
你可以這樣回答,“我認為這三者之間并不矛盾。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追求事業的成功當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會對我們事業的肯定方式,有時表現為金錢,有時表現為名譽,有時二者均有。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去獲取金錢和名譽,三者對我們都很重要。”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誤導式陷阱――面試官早有答案,卻故意說出相反答案。若你一味討好,順著面試官的錯誤答案往上爬,面試的結論一定是:此人無主見,缺乏創新精神。自然被列為淘汰之列。
“引君入甕”式 ――最難提防、最具危險的的語言陷阱。
比如,你正要從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試官問你:“你們公司是不是很糟糕,要不然,你為什么跳槽?”――似乎他猜測的是你跳槽的原因,但很可能意在考查你是不是愛在背后說三道四議論人非的那種人。這里,只應對以往的單位作事實判斷--諸如企業性質、從業范圍、人員構成等,不去涉及其經營狀況等商業秘密,盡量避免價值判斷--像其經營思路是否正確、用人是否妥當、關系是否融洽、客戶是否挑剔、前景是否看好、老板是否有過人之處等等。如果你憤怒地抨擊你的老板或者義憤填膺地控訴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為這樣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寬容,還暴露了你的狹隘。
旁敲側擊式語言陷阱 ――不從正面入手,而是小心試探,以打你個“措手不及”,可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小問題”,以免“因小失大”。
如:你對倒茶、掃地、復印資料等瑣事怎么看?
你可以回答:只要工作需要,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小事,我都會認真地做。
再如:公司欲派你到外地出差,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去,你會怎么辦?
你最好這么回答:公司安排我出差,是工作上的需要,我和我的家人都是熱愛工作和事業的人,相信我的男友會支持我。如果他不同意,我也會說服他。
面試中,面試官也許會設計出各種各樣不同的語言陷阱,但是只要看準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來源:面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