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蘿卜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5-01-20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記者:在外資企業中,雇員“跳槽”是一種普遍現象,許多公司為此而煩惱,您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么?
沈堅:外資企業需要的是有能力面對市場競爭的人才,而我們國家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目前能夠適應這種轉變,在知識、能力和經驗諸方面達到市場要求的人才還為數不多,尚不能滿足所有外資企業的需求。在同一行業的外資企業中,早期進入中國的公司會通過培訓來彌補人員素質和能力的不足,而晚進入中國的公司出于迅速搶占市場的考慮,則會“買”適用的人才來幫助公司打開局面。于是,為了爭奪人才,公司之間開始打價格戰,你出價高,我比你出價更高,加上獵頭公司的穿針引線,這些人才也就難免得隴望蜀了。
記者: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業回報,如果投入資金培養的人才都紛紛倒戈加盟對手公司,那么把錢花在培訓上,還不如用在“挖”對手墻角上,長此以往,恐怕人才市場會形成惡性循環。
沈堅:是的。目前這種狀況是我國勞動力市場尚不成熟的表現。在西方國家,勞動力市場已經過多年培育,不同公司的相同職位,薪酬的差別不會太大,所以員工的“跳槽”不會給公司的發展造成太大影響。而我國的市場化人才是你爭我奪的“香餑餑”,公司的勞動力成本在價格攀比中迅速增長,而且一旦員工流出超過一定比例,公司的運行就會亮紅燈,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還可能影響到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信心。
記者: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
沈堅:勞動力市場的成熟需要假以時日,比如十幾年前,很少有人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如今凡受過中學教育的人都能操作計算機,在目前市場供需情況下,一般的計算機操作員市場價格就不會很高。同樣,現在許多學校已經開始根據市場需求來設置相關專業,人們也開始自我提高,學習外資企業需要的知識、技能,可能幾年后,人才的數量就可以滿足外資經濟的需求。當人才的價格和價值相符時,勞動力市場也就成熟了。
記者:作為北京市優秀外資企業人事經理,您在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方面有什么“高招”?
沈堅:在這方面各公司都有適合自己的公司文化機制和方法,具體跟公司的文化有關,不同的行業考慮問題的方法也會不一樣。德爾福公司所在的汽車行業投入比較大,產出周期比較長,業務本身要求員工長期穩定地在公司工作。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考慮員工薪酬具有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對員工的培訓也更注重長遠,比如花很多的錢,讓員工到一個能獲得更好經驗的地方去培訓和工作,或者派去國外讀書。與此同時,我們人事部門還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跟員工交流,以便在公司和雇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激勵員工,讓員工覺得在公司工作充滿興趣、充滿機會,愿意為公司效力。談到“高招”,國外的一些公司讓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這是把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有效聯結在一起的方法,在國外時,我經常見到員工聚在一起談論公司的股票行情。我認為,這種方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