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催肥雅戈爾杉杉
來源:安慶招聘網
時間:2025-01-18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因參股首批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雅戈爾和杉杉股份成了股民們熱烈追捧的明星。
有趣的是,這兩只股票的幕后是兩個同處一座城市、一個行業,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好朋友的寧波商人。他們同為"新寧波幫"的中堅力量。
在這一輪以"資產證券化"為大背景的全國資本運動中,新寧波幫再次挺立潮頭,不但用巨額收益夯實了自己的經濟基礎,還借助資本的力量成功地完成了企業的多元化轉型。
這其中,表現最為耀眼的就是雅戈爾集團和杉杉集團。這兩個以服裝起家的同城對手,短短一年就在資本市場上賺取了超過200億的利潤。
經過股改,雅戈爾還通過控股宜科科技、廣博股份,參股中信證券、寧波銀行帶來了接近170多億的收入。雅戈爾掌控人李如成讓自己的身價增值到了40多億,企業自身市值增值到600多億。
鄭永剛則在杉杉股份之外還控股了中科英華,參股了寧波銀行。中科英華下屬的久游網在日本上市的消息讓中科英華的股價翻了兩倍,同時,他在寧波銀行上市中,也獲利超過50億。
中國企業已嘗到資本化的好處,同時我們也在質疑中國企業是不是正在某種程度上復制美國式的資本路徑。以GE為例,韋爾奇上臺前,GE85%業務是制造業,14%是制造業的服務業,金融只占了1%.到2001年韋爾奇退休,GE的一半已變成金融業,制造業只占25%,另外25%是各種類型的服務業。而韋爾奇掌控的20年里,GE的市值也從當初的120億美元暴漲到2800億美元。但也不可否認,如今的GE已開始顯現資本化所帶來的泡沫。
處在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初級階段,作為新寧波幫的資本化主力,李如成和鄭永剛執掌的雅戈爾和杉杉借助資本杠桿迅速放大自己,并在開拓著以股權投資為主的多元化的新主業。
比如雅戈爾,2006年的年報中,服裝業務只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1.23%,今年中報則預增220%的收入構成中,來自投資中信證券的收入就占了150%以上。而杉杉股份的中報披露,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對外投資初見成效,公司持有的寧波銀行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寧波銀行的上市給公司的長遠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此外,杉杉還在今年陸續參股了新華傳媒、航天通信南京中商和百聯股份,做長期的股權投資。
對于將來,李如成說:"服裝、地產、股權投資這三大主業會讓雅戈爾成為世界級企業";而鄭永剛則在服裝、資源、網絡游戲、上市公司上角力。
盡管二人從來都以朋友相稱,絕口不提把對方當作對手。而事實上,各領風騷的行業排名,同處一座城市、同一行業的敏感,使他們暗中的較勁從來都沒有中止過。
"我走了之后他自然就是老大了,我在的時候我是老大".鄭永剛總是自信滿滿;而李如成說:"我們就是低頭做事,老大是靠干出來的。"
盡管已經將總部遷往上海,但在寧波市民的口中,依舊習慣地以杉杉和雅戈爾的次序來介紹這兩家服裝巨人。
事實上,鄭永剛遠走上海尋找新機會,留給了雅戈爾最好的機會。
如今在寧波,你會無處不在地感受雅戈爾的存在,位于寧波三江口黃金地段,緊挨寧波商業中心區雅戈爾開發的"海景花園",是三座地標性建筑,也是寧波市最貴的樓盤。而知名的雅戈爾大道兩側,隨處可見雅戈爾的工廠、商城和專賣店。雅戈爾已經處處顯示出自己是寧波的主人。
財富暴漲的杠桿 股權投資雅戈爾積極布局 杉杉半推半就7月9日,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交易中心。
位于杭州市文教區的"23號地塊"在這里競拍,多家知名房企展開激烈爭奪。經過兩個半小時、90輪的書面競價,雅戈爾集團控股子公司——寧波雅戈爾置業有限公司最終擊退地產"大鱷"凱德置業,以14.76億元拿到它在杭州的首個地塊,其樓板價高達15712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的樓面地價紀錄。
在本土開發商連連搖頭稱"瘋了"的驚嘆中,雅戈爾成為了杭州新地王。
今年以來,雅戈爾一改一貫的低調,在寧波、蘇州等地頻頻出手刷新當地的地價紀錄。從寧波地王到蘇州地王,再到杭州地王,雅戈爾擴張的氣魄壓倒了所有的當地開發商,雅戈爾置業也儼然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區域地產龍頭。
"懷揣著100億找地",李如成在酒桌上的一句戲言已經成了雅戈爾這個地產新貴的登基宣言。
一向低頭做事的李如成突然如此高調,也讓人感到驚詫不已。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于拿李如成和杉杉集團的鄭永剛相提并論。都說李如成是個保守的人,但在今年風光無限的資本市場上,一向低調、務實的他卻在股權投資上著實激進了一回。
雅戈爾股改之后,股價翻了四倍,市值已經超過600億。而頗具前瞻性地參股中信證券和寧波銀行又給他帶來了近200億的盈利。面對贊譽,李如成有些誠惶誠恐。"我根本就不懂股票,一般來說,投資證券是有風險的,多少人投資證券都血本無歸。我們只是運氣好而已。"而一向猛打猛沖的鄭永剛卻在股權投資上小心謹慎了起來,有一點無心插柳的味道。投資中科英華,本來為了高科技,參股寧波商行因為他之前的信用社被合并。他半推半就地成了贏家。
"股權投資是準確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維結合的產物。"鄭永剛對《英才》記者說:"我投了寧波銀行,今天算賬,我賺了50幾個億,那就投對了。"說起來,杉杉股份投資寧波銀行是有一段歷史淵源的,當時杉杉股份經營著杉杉城市信用社,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文,把信用社合并為商業銀行,杉杉股份自然成為寧波商業銀行的股東。
"我們當時有1500萬股,后來每次增資擴股,我們就增加。除了政府以外,我們是大股東。而我本人是寧波商業銀行唯一從第一天到現在的董事會成員,其他的都是后進的。"現在杉杉股份持有寧波銀行1.79億股,和雅戈爾、富邦控股、華茂集團并列為寧波銀行第二大股東。
鄭永剛在投資券商上沒有雅戈爾順遂。2001年10月,杉杉股份董事會就通過了出資2.12億元參與蘇州證券(現已更名為東吳證券,注冊資本10億元)增資擴股的議案。
當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看那個證券不太好,我們又收回來了".鄭永剛認為做投資重要的是看團隊,但"那個公司管理有問題".于是,鄭永剛給當時的蘇州市領導寫信,內容大概是:你們的事是你們的事,把我的本錢給我。
投資了2.12億,拿回來2.12億。對此鄭永剛說:"當然,如果不收回來現在肯定暴發了。如果證券公司的投資還在,我們的股價應該在35塊錢左右。"但是,"當時有巨大的風險,還好我們把風險化解了。"如今,有點回過味來的鄭永剛說 :"在金融股權的投資上,杉杉股份主要投資了東吳證券和寧波銀行。金融股權是好東西,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需要的是現代服務業,主要是金融為主導的服務業,服務業會越來越好,金融會更好。"《英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李如成的股權投資秘訣并不深奧,就是看人。他說 :"我們做的都是沒有風險的事。有風險的事雅戈爾都不做。我們投資中信證券3.2億元,兩億股。還有寧波銀行,當時虧了8個多億,但是他的行長好,再一個是寧波市的經濟前景好,所以我投了。"
資本化的商業模式 非相關多元化雅戈爾地產發力 杉杉高科技尋路在企業多元化上,鄭永剛采取的是非關聯性多元化,用他的話說:"兩撥人,相互都不認識。"鄭永剛用高科技為股價打氣,再用股市融到的錢來反哺高科技。鄭永剛的算盤很精。今年借助久游網上市這個題材,中科英華著實當了一把科技股的龍頭。
而李如成更加注重在產業鏈上下游做相關多元化。他的房地產儼然已經是長三角地區的區域性龍頭。
看到老對手在地產上豪取利潤,鄭永剛對《英才》記者說:"我不做房地產,這是我的個性。"有人把鄭永剛進軍高科技的理由歸結為:他從寧波搬到上海,失去了在政府照顧之下拿到土地的機會。
但鄭永剛很不滿意這個說法:"我出了寧波,雅戈爾拿了很多地。不是我拿不了,我想拿多少拿多少。"原因也很簡單:"我1999年到上海來,作為外地的企業家做上海市決策咨詢專家,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當時在浦東,我是商會的副會長,要土地這一點問題沒有,比寧波的機會多得多,浦東新區的很多地產都可以給我。"但鄭永剛就是沒有涉足房地產:"房地產里面很黑的,要請客吃飯、送禮送錢,我的個性做不了這種事。"不過,鄭永剛還是回寧波圈了8000畝的一塊地,創辦杉杉科技創業園,2002年12月,科創園開始打樁。
在鄭永剛的表述里,這是一件非常巧合,且沒有其他想法的事情。當時,寧波市委書記、市長到上海拜訪寧波商人。吃飯的時候,鄭永剛發言:寧波的經濟是中國的標桿,因為寧波改制比較早。寧波現在最值錢的有兩樣,第一是有一批企業家,第二是有一批資本。現在寧波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下一輪產業升級需要高科技。杉杉在不放棄服裝主業的前提下把高科技做起來了,上海不可能成為我們的高科技基地,我們在選擇高科技生產基地是放在寧波還是昆山。當然,昆山比較好,因為離上海近;但我是寧波人,還要考慮寧波。
鄭永剛講完之后,時任寧波市代市長的金德水就盯著他,要他一定把高科技基地放在寧波,"我可以給你優惠政策。"科創園早已建成,這是鄭永剛的模式,和政府合作做商業地產。"至于雅戈爾,他在房地產上賺多少錢,我一點也不遺憾。"而李如成卻把地產當成雅戈爾未來的主業。"地產是民生大事,是我們的三大主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300多萬平米的土地儲備。"鄭永剛的思路總是難以琢磨。從服裝跳到千里之外的高科技,他仍宣稱"我們的主業還是服裝". 6月15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鄭永剛辭去董事長職務,并由鄭學明接替;同時同意汪建明辭去總經理,由代明華接任。
鄭永剛現在所處的地位如他所言:"我在上海,在杉杉投資控股公司,控股了寧波,也控股了上海。"從當年移師上海進軍高科技,到現在辭去杉杉股份董事長一職,很多人認為鄭永剛把服裝甩了,至少是放棄了讓杉杉服裝重回上世紀90年代的輝煌。他對此的解釋是:"其實不是,杉杉開始做這個事,因為品牌的培育要很長時間。"其實,從當年鄭永剛的布局,就能看出他想要兼顧服裝的心思。"我們從寧波到上海沒有遇到阻力,是自然的。因為離開寧波以后,寧波那些人的利益受到了保護,他們的一畝三分地沒人搶他們的。我把總部遷到上海,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杉杉服裝和杉杉高科技是涇渭分明的:"他們不認識,他們不同行業,他們不交流。"在鄭永剛的規劃里,服裝品牌還是核心,無論高科技還是投資都要依附著它發展。他對于杉杉服裝品牌的期望是:"中國絕大部分人已經記得杉杉了,以后在東南亞地區、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國際性品牌,把品牌做到國際化這是一個必然的事情,現在先把中國市場做好。杉杉品牌將來肯定是一個符號,人們記憶當中的東西。"至于旗下服裝、高科技、投資如何發展,鄭永剛的規劃是:"杉杉服裝,300億;高科技多一點,500來億 ;投資300億。杉杉發展成為一個1100億的世界級中型企業,這是我的努力方向。"
命中注定的對手 第三平臺上定輸贏農民李如成埋頭苦干 軍人鄭永剛大膽放權李如成老家是在上海,8歲流放到寧波;鄭永剛是寧波人,41歲遷居上海,成了上海人。兩個人似乎事事都要結緣。
在品牌上,他們不相上下,棋逢對手;在多元化上,他們各走一徑,難分高下;在資本化運作方面,他們各有自己的旗艦上市公司,都成了股市上的明星股。
在服裝第一級平臺上,二人堪稱平手;在服裝領域半斤八兩。雅戈爾注重內功,強力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為將來的服裝百年帝國打下了伏筆。而杉杉則是劍走輕靈,點到即止,服裝品牌更像是鄭永剛的跳板,高科技才是他的終極目的。
在多元化第二級平臺上,二人未見分曉;一個未來前景看好但有巨大的風險,一個坐收漁利但可持續性不強。雅戈爾進軍房地產,參股金融,整合國際貿易,全國拓展營銷網絡,這些都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益。而李如成的思路是形散而神不散,一切的多元化都暗含著建立一個服裝品牌帝國的夙愿。杉杉進軍高科技、新能源、互聯網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但正如他們之間各自所描繪的自己:李如成是農民,只穿雅戈爾西服,注重厚積薄發;鄭永剛是軍人,不穿杉杉,只穿國際名牌,總是要尋找新的戰場,體驗戰斗的激情。
在未來的第三級平臺上,就要看誰的公司治理整合的最好。雅戈爾是典型的家族企業,李如成不斷探討的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上加入中國文化,植入家族企業的基因,雜交出一種全新的雅戈爾企業文化;杉杉是一家時髦的企業,鄭永剛從不拒絕嘗試任何新鮮事務,在企業管理上,更加注重拿來主義,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并且大膽放權。
李如成是個愛懷舊的人,在雅戈爾的名字里,他也能找到懷舊的味道:雅這個字與我有緣,我在上海的老家巷子有個"雅"字,我在寧波的家也有"雅",而我愛人的名字也有一個雅字。
雅戈爾是李如成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名字。
鄭永剛是個喜歡創新的人,他率先改制,率先上市,率先開始品牌營銷,在服裝界他有太多的第一。
李如成是個埋頭苦干的人。"做里子,不做面子",姥姥的這句教誨時常掛在他的嘴邊。"這是讓我一生都享用不盡的一句話,我也總是告訴身邊的人。
而鄭永剛是難以捉摸的人,說到內心的力量,他用了兩個字:正直。我的名字里有個正字,我父親是支書,母親是婦女主任,我曾經是軍人,正。
有正氣則剛勇,鄭永剛在說正直的時候,用手在自己的胸前做了一個有力的握拳。
李如成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忍;鄭永剛敢做人所不敢之為。
在服裝業不景氣的時候,李如成會把庫存以十分之一的價格甩賣;而鄭永剛率先斥資10幾億,構建全國分銷網絡。
根據規律,同處一個矛盾體內的雙方是會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
李如成將人生總結為兩套書:高爾基的三部曲和《魯迅全集》;鄭永剛將生活比作一場戰爭,狹路相逢,必須亮劍。
一書、一劍,一守成、一永剛。這兩個企業家的性格和個人經歷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不斷地競爭、相互追逐,成為命中注定的對手。
鏈接1寧波幫寧波人有三把刀:菜刀、剃刀、剪刀。這代表了寧波人的三個職業:廚師、理發師和裁縫。
俗話說:吃過奉化芋艿頭,闖過三關六碼頭,寧波向來就有向外闖世界的勁頭和傳統。
提起寧波,就不得不提起寧波的服裝業。自從19世紀出現寧波"紅幫裁縫"(以為外國人制作西裝出名并開發起來的一個群體。這些"紅幫裁縫"主要來自寧波的鄞縣和奉化一帶,因工藝高超而聞名海內外)開始,寧波就成了中國的西服之都。
寧波也是誕生世界級工商巨子的地方。世界船王董浩云、包玉剛,影視巨子邵逸夫、"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等,這些成功的海外"寧波幫"在世界各地詮釋著寧波商幫的精神實質。
"新寧波幫"誕生在改革開放以后,是寧波創業崛起的商業勢力。他們的代表有奧克斯、波導、吉利、雅戈爾、杉杉等。
鏈接2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20世紀70年代產生于美國的一項重大金融創新,是世界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
我國從2005年開始資產證券化的試點。今年8月9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達到了21.1466萬億元,首度超越了中國GDP.這標志著在形式上我國內地資產證券化率首度超過100%,A股市場真正成了反應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8月23日,上證指數更是開盤即漲破5000點整數關口,在周邊市場都在經受美國次貸煎熬之際,A股市場繼續上演著"這邊風景獨好".雅戈爾主營構成 按行業構成:(截至日期2006-09-30)
項目名稱 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 毛利率 占主營業務(萬元) (萬元) (%) 收入比例(%)
服裝(7-9月) 48978.4 23467.5 47.91 12.50紡織(7-9月) 37771.9 9457.2 25.04 9.64房地產(7-9月) 6815.4 2647.8 38.85 1.74資料來源:招商證券杉杉主營構成 按行業構成:(截至日期2007-06-30)
項目名稱 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 毛利率 占主營業務(萬元) (萬元) (%) 收入比例(%)
服裝 54801.3 12808.7 23.37 54.58鋰電池電池材料 36674.0 5233.0 14.27 36.52太陽能電池材料 8934.6 1937.1 21.68 8.90合計 100409.9 19978.8 19.90 100.00資料來源:招商證券
小股東李如成10分鐘與600億
文|本刊記者 郭健有一句管理箴言說:明白比智慧重要。這句話對中國現實社會經濟狀況下的民營企業家來說,更加貼切。
薄熙成在評價李如成時說:"中國這20多年來,許多智商超凡聰明絕頂的人物,諸如牟其中、周正毅、陳久霖、趙新先、顧雛軍、唐氏兄弟、張榮坤、周益明等人物,無不是在他們的事業步入巔峰任意叱咤風云的時候跌落于塵埃的。而雅戈爾卻一直屹立不倒,因為李如成從來都明白低頭做事,低調做人。"李如成無疑就是一個明白人。如今已經是超過40億身家的他最討厭的兩個字就是"富豪"."我就是想低頭做點實事,現在的媒體過于浮躁,社會風氣也過于浮躁。稍有不甚就會遭至群起而攻之,所以,我們只是低頭做事。"李如成對《英才》記者感慨道。
明白人只做顯而易見的事情,他們沒有幻想,他們眼中的人生是殘酷的現實和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
你以為你是誰?
面對這樣的問題,李如成總是從容地回答:"我是農民!"面對自己的財富,李如成說:"那是我的運氣好,還要感謝鄧小平。"
永遠的生存危機李如成的低調20幾年不變,一身不變的雅戈爾西服和襯衫,一只拎了20多年的公文包,到哪里都是自己開車。這就是李如成的做派。
自小在最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存,讓李如成對客觀現實始終存在著敬畏之心。遇強則曲,用包容化解矛盾。自稱是"廣大(廣闊社會)"和"農大(廣闊農村)"畢業的小學生李如成,詮釋著中國人最精髓的生存智慧,這是最大的明白!
1957年,李如成的父親被打成右派,關進了監獄。精神崩潰的母親帶著5個孩子根本無法在上海市立足。好心的鄰居告訴她說現在農村在搞人民公社,可以管飯吃,于是一家六口就"流放"到了寧波市的鄞縣。
然而,到了農村才發現,他們不是農村戶口,吃不上公社的"大鍋飯".一家人又加上了年邁的祖父、祖母,八口人只能靠李如成和姐姐編草帽為生。
那時李如成7歲,姐姐9歲,二弟5歲,三弟3歲,小妹不滿周歲。
李如成感覺自己是在復制著高爾基的苦難人生。"我的運氣實在不好,生長在那個年代的右派家庭,我的童年充滿了苦難。"初到鄉下的兩年,正好趕上大躍進的年代,一家人的日子相當艱難,經常要靠親戚的周濟度日。這期間,祖父病逝,小妹和母親也在饑寒交迫中死去。李如成和姐姐開始支撐這個家。
談到那段日子,李如成仍舊忍不住落淚。李如成說:"那時想的最多的是一家人怎樣生存。"過早地明白了人世間的苦難造就了李如成時時刻刻的危機意識。如今,雅戈爾已經成長為一家世界級企業,而李如成大會小會談的還是如何生存的危機意識。
舍小利換大利李如成總是在關鍵時刻很明白。
談到雅戈爾的發展,李如成認為:"1993年雅戈爾的產權改制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而這次轉折的機遇完全是因為李如成的明白。
1978年,知青大返城,李如成等80多個知青沒法返城,于是,用返城補助款開起了一家鄉鎮企業:青春服裝廠。
李如成說:"那時鎮里有十幾家小企業,青春服裝廠算是最差的之一。我當時想,服裝廠一定是女工多,我是大男人,比女人有力氣,一定能干的更好。另外,這里還可以學手藝,將來不至于餓死。"就這樣,李如成進廠做了小工。
正如李如成所愿,他從小工到裁剪組長,再到廠長。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成功之路。
李如成的勤奮和精明讓服裝廠越來越紅火,而矛盾也就此產生。當時的鎮領導認為李如成不太聽話,幾次想換掉他的廠長位置。雖然最后都因職工們抵制而作罷,但產權問題不解決,服裝廠就總是有婆婆管。而就在當時,寧波市動員企業搞股份制試點,李如成當時就決定讓青春服裝廠搞這個試點。
按照現在的法律解釋,這是一家純粹個人出資的民營企業。而在當時,產權問題還是禁區。鄉政府認為,企業是鄉里的 ;而服裝廠認為企業是職工出資的,政府沒有拿過一分錢。
那時候,體制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雅戈爾發展的最大障礙。于是,李如成決定,不做過多糾纏,讓利給鄉政府。
談判就在鄉政府的一間辦公室進行。李如成當時盤算的底線是給政府20%-25%,而后來他了解到政府的底線是25%-30%。于是,25%的股份比例給政府,十分鐘成交。
縱觀中國乃至世界的企業改制,用十分鐘時間完成企業產權改制,雅戈爾可能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而這十分鐘換來的是現在超過600億的企業總資產。
產權問題的順利解決是雅戈爾發展的最大機遇。
李如成說:"這次改制成功讓雅戈爾真正走上了騰飛的道路,那時想的是趕緊低頭做事,在利益分配上,不做過多糾纏,市場的機遇和時間不等人。改制之后,我們干起來就沒有后顧之憂了。"談到自己的朋友宗慶后與達能的戰爭,他感慨道:"宗老板是我的朋友,他當時引入外資,也是為了解決產權問題。沒辦法,在那時候,這是不得已的方法。"現在回頭看,李如成是舍小利換來了大利。省略了無休止的股權爭奪,避免了因為小利而與政府產生齟齬的風險,他用委曲求全換來了最寶貴的發展時機。
而這個識時務的"明白"緣自他能深刻地剖析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李如成說 :"我從《魯迅全集》里學到了深刻認識社會的能力。"從魯迅那里"拿來"的明白讓他從來不和客觀現實硬斗。
小股東李如成作為雅戈爾的創始人,人們很難相信,李如成竟是雅戈爾名副其實的小股東。"我在雅戈爾的股份加在一起就6%,我只是小股東。我的身份是雅戈爾的一名高管,一個打工者。"經過20年的經營,雅戈爾已經從知青補償款的兩萬元發展到今天的600億資產。李如成的6%市值已經超過40億。
雅戈爾是一家沒有大股東的公司,基本上是職工持股。"我們的原始股東的5000股現在值500萬,20年來翻了100倍,這就是最大的回饋社會。"李如成自豪地說。
在雅戈爾原始股東里,李如成還是唯一沒有賣過雅戈爾股票的人。他說:"我也從未想過賣雅戈爾的股票。我個人不需要那么多錢。"
絕對控股的鄭永剛與國際VC親密接觸
文|本刊記者 賀大卓這是一個樂于標榜的人,卻從不裝點自家的門楣;這是一個先知先覺的人,卻把自己"不可復制"的成功推向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這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雖然他每天下午都會出現在高爾夫球場上。
所有這些感覺,從踏上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就開始滋生。在這條不算繁華的街道,循著門牌號,很容易找到985號。到來之前,所有的信息都顯示這里是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所在地——1999年從寧波移師上海之后,鄭永剛就在這里處理杉杉的事務。然而,可能所有尋找杉杉的人都會在這幢25層高的樓前遲疑:墻體上大大的商鋪字號告訴人們,一樓賣家具,三樓有個日本餐館,杉杉在哪呢?
眾所周知,鄭永剛是一個喜歡談論品牌的人,喜歡談論杉杉的過去和將來,喜歡用大量的語言描述杉杉過去"服裝界的領軍人物"和未來的"國際品牌".但是你得知道,要想找到杉杉,首先要找到大樓北側那個不起眼的門,然后坐電梯到25層。在這一刻,禁不住會疑惑:鄭永剛如此鐘愛品牌戰略,但為什么自家門前卻如此沉寂?
就像曾經有人在一次談話節目中說出自己的失望:有生以來第一次去寧波,去鄭永剛的發祥地,當時去最繁華的那個廣場,特別想找"杉杉西服"這幾個大字,但沒有找到。而裝修最繁華,店面最大,門臉最亮堂,人來人往最熱鬧的那家叫雅戈爾西服。
這自然引出了一個人們談論已久的話題:鄭永剛領導下的杉杉是否正在陷入低迷?杉杉的表現是否是決策失誤的產物?鄭永剛在服裝業之外的許多動作能不能讓人看到希望?
要解讀這一切,需要把時光拉回到1998、1999年之交,在這段時間里,杉杉集團把總部從寧波搬到了上海,并展開了一場前途未卜的變革。在鄭永剛自己的表述中,這一思路其實在1997年就已成型,通過經濟學家、內部高層、企業家、咨詢公司,專門作了一個杉杉的資本戰略規劃。
否定當年的變革鄭永剛為杉杉服裝做了三件事:借錢打廣告,讓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風靡一時;割舍以前斥七八億巨資建起的營銷渠道,代之以特許加盟銷售體系,這一轉變歷時三年;通過收購與參股的方式給杉杉旗下增添了22個服裝品牌,并計劃在2010年達到30個。
對于第一件事,鄭永剛記憶猶新,并在長年累月的沉淀之后,積累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事情發生在1989年,鄭永剛31歲。他接手了員工300人,負債800萬的"甬港服裝廠",開始了到現在他依舊引以為傲的品牌戰略,為杉杉創造了一個不可復制的成功。
"創中國西服第一品牌",這是當年鄭永剛在杉杉廠區內拉起的一條橫幅,那年恰逢國家宏觀調控,"杉杉在經濟蕭條中一枝獨秀,成為領軍品牌".事實確實如此,從1993-1999年,杉杉的主業西服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第一,最高時占有整個市場份額的37%,杉杉的利潤率最高時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50余倍。
回憶以前所取得的成功時,鄭永剛說了下面這些話:同樣是一個資不抵債的廠子,那么多人都沒救活,我一個人去就把它做大了;我到現在還不會做服裝,但作為一個外行,我成了一個服裝廠的領軍人物;后來我自然成為服裝協會副會長。
鄭永剛的心思都來自于對圈里人的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做衣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品牌和市場網絡。"從1999-2002年初,歷時三年,杉杉打造了服裝界第一個特許加盟銷售體系。其次,杉杉也從服裝生產加工領域抽身而退,以前由杉杉在寧波全資建立的五家服裝加工廠的控股權和具體運營權全部被轉移給外資公司或個人。
通過收購與參股的方式在2010年達到30個服裝品牌的宏偉目標也提上日程,杉杉西服被逐漸邊緣化,與旗下新品牌"意丹奴"、"法涵詩"相比,杉杉西服老大哥的位置好似一去不返。
就在開始變革當年,杉杉西服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被取代,繼而滑出前三。于是,人們開始懷疑杉杉的變革。而杉杉自己也在檢討得失。2003年11月21日,杉杉將力推的兩大品牌時尚公司——法涵詩和梵尚出售。
這無疑是對當年變革的否定,但鄭永剛依然保持著對杉杉服裝的熱情:我們現在默默地做這一塊。
"不能把錢存在銀行"鄭永剛在服裝之外進入的行業是高科技,當問及這個轉型是否太猛時,鄭永剛有幾分激動:"我們本來就沒有轉型過,我們還是繼續保持做服裝主業;不猛,一點也不猛,我們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
為了更充分地說明,鄭永剛還舉了個例子:我們投資鋰離子電池材料,第一期投資了8000萬,第二期增加到1.5億。我們當時銀行存款5個億,沒有一分錢貸款,全是自有資金。我投了之后還有存款。
鄭永剛所說的鋰離子電池是1999年,由杉杉集團總裁胡海平引進了第一個高科技項目,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和冶金部下屬的鞍山熱能院合作,杉杉占股75%,鞍山熱能院以技術入股,占25%的股份。據了解,投產一年創下產值3億元,利稅5000萬元。
從杉杉的動作來看,鄭永剛"布線"高科技是從1999年開始的。他把學精細化工出身的胡海平拉到自己身邊,做助理。1999年,杉杉在上海成立上海杉杉科技公司,時任集團副總裁的胡海平擔任杉杉科技的總裁。杉杉科技的投資"很簡單"——就是用專業人才。不過,鄭永剛還是很驕傲地說:"骨干是那些專家,還不是胡海平,他也沒那個能力。" "他們賺了錢交給我,我就要投資。我不能把錢存在銀行,錢存在銀行里就不是企業家的。"這是鄭永剛分擔風險的意識,于是,杉杉科技又收購了長春熱縮(2002 年7月更名為中科英華),并在2000 年和2002年通過收購和增持原國有股份,持股9936.8萬股,占總股本的29.74%,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打造了杉杉集團控股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對于進軍高科技的舉動,鄭永剛顯得很自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服裝業開始走下坡路,我們也逃不掉,這個時候我們投資的高科技就起來了。現在服裝業又迎來了第二春,而高科技也穩了。"
"我的話語權是絕對的"要不是因為一場官司,鄭永剛差點創造一個國內第一家登陸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的公司——久游網。
2003年,中科英華通過下屬公司科潤公司投資了一個網絡游戲公司久游網。當時投資了2400萬元。一年之后,初始投資燒光了,于是找到三家投資基金——全球最大私募投資基金美國凱雷集團、香港招商局集團所屬招商局富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具有韓國信息產業部背景的中韓無線投資基金,三家機構共同投進900萬美元。
當時鄭永剛感覺很奇怪,都快撐不下去了,為什么海外投資者如此熱心?2005年,鄭永剛和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弟弟Taizo Son談,以1.33美元每股賣給軟銀587萬股,讓他們做大股東,占30%多的股份,中科英華占27.8%的股份,做第二大股東。
今年6月15日,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審核批準久游網上市發行,久游網上市融資額將高達1.6億美元,創中國網絡游戲運營商海外上市融資的新高。然而,因為和韓國開發商T3的一場經濟糾紛,這一切被叫停了。
鄭永剛對此的表述是:"久游網他的價值很高,今年搞得好凈利潤有3.5億以上。不上市也好。"另外,中科英華又投資了松原油田,控股50%.鄭永剛說:"看我們的投資多好,資源,網絡游戲。好吧?" "我們上市公司投資是很有眼光的,沒有離開我們的總體決策。思路是從我這來的,我是實際控制人。我的話語權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我是控股股東,我有這個影響。"(郭健、賀大卓)
來源: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