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于企業越來越市場化,但是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缺位。政府部門預備在調研的基礎上,推動職工工資的集體協商制度和建立合理職工工資增長的機制,目的在于“勞資和諧”。
“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談到目前多個部門調研職工工資的消息時說。
本報記者獲悉,全國總工會、國家統計局、國資委都將在近期開展職工工資收入的相關調查,為下一步國有職工、一般城鎮職工的收入調整作參考依據。
5月14、15日,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分別發布了上述相關消息。上述兩家部門,加上受委托的國家統計局,將在今年9月份前對國有職工,和不同所有制企業職工,包括農民工工資收入等展開調查。
全國總工會和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等部門,預備在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職工工資的集體協商制度和建立合理職工工資增長的長效機制,惠及一般職工。
而在5月14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在天津指出,未來將采取推動落實最低工資指導制度、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動落實艱苦崗位津貼制度等五項措施,提高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收入,促進勞資和諧。
早些時候,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勞動工資研究所,上海國資委、上海總工會等單位經過調研發現,目前普通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收入增長緩慢。而過去的提高最低工資收入標準,難以解決上述問題。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指出,“問題在于企業越來越市場化,但是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缺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定軍 李芃
私營企業員工收入最低
普通員工的工資增長慢,不僅僅在制造業領域,在建筑業、商品零售業也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在非國有企業更加嚴重。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線城鎮普通職工收入偏低。不少私營企業甚至將最低工資水平作為職工月最高工資,此大大低于當地的城鎮職工平均月收入水平,嚴重制約了其收入的增長。
根據2006年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看,最低月工資標準全國排名最末的江西,一類最低工資標準目前為360元,不到今年一季度江西城鎮單位月平均工資1370元的四分之一。
最低月工資標準排名第一的廣東,這個問題也存在。比如2006年9月實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最多只有780元,但是廣東今年一季度每月的城鎮單位月平均工資為2274元,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約3倍。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實際情況是國有企業的城鎮單位職工月工資收入,一般要大于集體單位的職工工資收入,后者再大于私營企業職工的月工資收入。
但即使在國有企業,一線普通職工工資的收入也很低。以北京網通、北京電信為例,一線裝機的多名職工告訴記者,自己的月工資都在七八百塊左右,與2006年7月實行的北京最低工資640元相差無幾。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對職工收入成本做過多次調研。該院勞動工資研究所完成該課題報告的研究員狄煌指出,根據調研情況看,目前企業整體工資成本在制造業、建筑業等領域占的比例在降低。很多行業的職工薪酬趕不上效益增長,而一般員工的薪酬增長,相對于中層以上更慢一些。
國資委,全國總工會或許認識到上述情況,預備更加深入了解一般職工的收入情況。
國資委發布的通知指出,近三年工資零增長或負增長的職工人數及比例,實發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的職工人數及比例;企業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職工人均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人數及比例等,將是調查的重點。
上述調查將給出建立“企業職工正常工資增長機制的建議”。
而按照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15日李濱生的說法,本次調查將涵蓋國營、私有、外商企業,其中農民工調研將單獨拿出來選擇集中的地區進行調研。
記者也了解到,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國家統計局受全國總工會委托將對15個省(區、市)進行總數為42000個樣本的全國職工問卷抽樣調查。
在15日全國總工會舉行的新聞例行會議上,李濱生透露,五年間我國職工工資收入、社會保障等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調研將是重點。
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記者了解到,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國家統計局的調研,將為下一步促進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合理正常增長機制創造條件。
早在國家三部門在全國開展上述調研前,上海已經進行了先行的類似調研工作。上海相關部門在上述類似調研的基礎上,已經先行出臺一線職工工資增長的政策。
根據記者了解,今年上海市企業工資增長的平均指導線為9%,上線為12%,下線為3%。
狄煌則指出,集體協商的作用有限,因為工會的作用仍需要加強,與西方發達國家能與資方談判的距離尚遠。而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應該根據不同的行業有區別。因為根據調研,不同的行業工資上升帶來的成本增加空間不同,“有的已經非常有限,比如勞動密集型行業;有的空間不小,比如國有企業”。
國資委發布的通知稱,2004至2006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情況、與所在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對比分析等有關情況,將納入調查范圍,其中部分職工工職偏低、增長緩慢的原因將得以分析。上述調查將給出建立“企業職工正常工資增長機制的建議”。此似乎暗示一線國有企業職工工資將會大幅上調。
不過,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李揚、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樊綱等做的報告都認為,解決目前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問題,根子在于調節整個國民收入分配。因為目前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入增長最快,企業次之,最慢的才是居民收入。
■相關新聞
上海推工資集體協商制關注一線收入
伴隨著2007上海企業工資增長平均指導線的劃定,一個《關于加強企業內部工資分配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同期出臺。有跡象表明,除了上海職工今年的平均工資增長水平可望達到9%,一線職工的工資水平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根據上海市勞保局、市總工會、市企聯等有關通知,全市企業將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今年,那些一線職工工資較低且長期未增長或增長緩慢的企業,將作為工作的重點。
員工與管理層收入差距拉大
根據統計,2006年度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29569元,月平均工資為2464元。按照有關文件,2007年上海市企業工資增長的指導線上線為12%,下線為3%。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定出的平均線在9%。
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是指在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對企業提出的當年工資增長指導意見。今年上海定出的9%的工資增長平均線,就和去年GDP的增長水平相當。
上海社保局政策研究室的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城市都有最低工資線,而對工資增長幅度作出指導,可算是上海領先的地方。
今年上海更將目光投向一線工人。在企業工資增長平均指導線出臺的同時,《關于加強企業內部工資分配工作的指導意見》也正式公布,呼吁企業關注一線職工工資分配問題,提出對工資水平低于全市職工平均工資一定比例,或兩年以上不增薪以及工資增長緩慢的一線職工,在安排工資增長時,要予以傾斜。
上海市總工會保障部的人士透露,他們在2006年對250家企業的一線從業人員進行了調查,50.6%的職工在近3年內沒有加過工資,最長的6年來分文未加,與經營者和管理層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有的竟差數十倍。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虧損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層年薪仍居高不下,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元。
此次頒布的《意見》強調,企業應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合理確定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及生產服務等各類人員的工資水平,使各類人員工資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一線職工未增加工資的,經營者工資也不能增加。經營者工資超過一線職工一定倍數的,一線職工的工資增長不能低于經營者工資增長幅度。
期待制度硬約束
“只漲老總不漲員工”是很普遍的,了解去年調查情況的一位總工會人士表示,前幾年熱鬧非凡的MBO,也加劇了工資收入的差距。國家后來一度對MBO加強了監管,但是企業工資增長則很難有硬性的約束。
上海市總工會的人士指出,工資增長水平與企業職工的博弈能力也有關系,上海企業工資增長平均指導線已經搞了不少年了,要讓它真正發揮左右,還要靠社會的公開監督,建立公開公示和社會預警機制。
復旦大學法學院研究社會保障的人士認為,職能部門應該幫助和指導企業結合實際,確定合理的工資結構,制訂崗位工資、獎金分配、津貼補貼、工資支付等,從制度上進一步規范企業工資支付情況,使管理量化、有效。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