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在戶籍選擇意愿上到底是怎樣的?
中山大學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珠三角9個城市的農民工中僅1/4愿意放棄老家土地,選擇打工城市戶籍。廣州、深圳、珠海農民工比珠三角另外6城農民工更愿落戶打工地。
廣深珠三市入戶選擇較高
該課題名為《農民工永久性遷移意愿》,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禾和課題組成員共同承擔的2005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的階段性成果。2006年,問卷調查在珠三角9個城市展開。調查有效樣本3084個。
在所調查的農民工中,既愿意放棄老家土地,又想獲得打工所在城市戶籍(合法性永久遷移)的農民工只占24.8%,約1/4。既不愿意獲得打工所在城市戶籍,又不愿意放棄老家土地(事實性循環遷移)的農民工占29.68%。廣州、深圳、珠海的農民工選擇打工所在城市戶籍的概率高過珠三角另外6個城市農民工選擇打工地戶籍的比例。
調查結果顯示,來自廣東、對城市生活適應好、與當地人交往沒有語言問題、認為地位有上升、不喜歡農村生活、希望小孩留在城市、缺乏社會公平感、心理壓力大、男性的農民工相對更傾向既棄地又選擇遷戶。越年輕、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不含初中)、家中沒有責任田、在外打工時間越長、認為自己身份不再是農民的農民工相對更傾向于既不棄地又不選擇遷戶。
收入越高者越傾向不遷戶
在城市社區中處于“相對貧困”地位的農民工可能不是選擇逃離城市,而是希望通過得到城市戶籍來保障他獲取或提升自己在城市社區的社會經濟狀況,改善在城市的生活環境。調查顯示,越是缺乏社會公平感的農民工越愿意遷移戶口到打工城市,心理壓力越大的農民工越愿意遷移戶口到打工城市。
與此相反,收入越高的農民工越傾向于不遷移戶籍到打工城市。
在中國現行戶籍制度背景下,遷戶到打工城市,雖然意味著可以獲得各種城市居民的權利,但也意味著要放棄諸如承包土地、分配宅基地或者分享農村集體經濟收益等農民戶籍的權利。蔡禾教授表示,當農民工在沒有城市戶籍的情況下跟城市人差別不大時,他們選擇打工城市戶籍的意愿較低。競爭力越弱的農民工越傾向于選擇制度化的戶籍作為保障。
現階段,依附在農村戶籍上的權益在遞增,比如隨著農業稅的取消使承包土地的成本基本消失等,因此,只有在從城市戶籍上獲得的收益大于放棄農村戶籍喪失的利益時,農民工才愿意選擇城市戶籍,做出永久性遷移決策。
城市戶籍并非什么都能解決
該調查結果顯示,放棄老家土地,選擇打工所在城市戶籍的永久性遷移并不是所有農民工的選擇。那么,“不選擇打工所在城市戶籍的農民工遭到不平等待遇就該因此合理化?”蔡禾教授指出,把解決當前農民工面臨的包括每年春節人口大遷移等很多問題歸結為“只要給了城市戶籍,什么都解決了。”的觀點是有失穩妥的。他認為,不應該把解決農民工不平等問題簡單化為戶籍開放。
調查對象
大專學歷及以下的農村戶口持有者、跨縣(區)域流動到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有效樣本3084個。
被調查人口特征
□性別比例:男性55.3%,女性44.7%;
□平均年齡:29.5歲;
□學歷:小學與以下的22.2%,初中50.4%,高中15.0%,中專技校9.8%,大專2.7%。
調查結果
數據顯示,廣州、深圳、珠海農民工比珠三角另外6城農民工更愿落戶打工地。
農民工面臨的不僅是經濟問題
專家稱心理問題更需關注
在目前戶籍短期不會放開的前提下,能不能在解決農民工不平等問題上做得更好些呢?
蔡禾教授表示,對于不愿意永久遷移到打工城市的農民工,也應該關注他們,為他們創造一個平等的環境,至少在人格上。農民工今天面臨的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有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問題。應該考慮幫助那些不要打工城市戶籍的農民工如何社會適應,幫助他們解決在面對新的城市環境時產生的心理問題。
他舉例說,目前城市社區搞了很多建設,但農民工分享不到,比如社區的設施等只對居民開放。但每個社區都有農民工居住,當他們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時不免要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他表示,如果能在這些公共產品的分享上盡量平等化,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就會高一些,在某種意義上可能還會緩解城市的戶籍壓力。(王微)
來源: 南方都市報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