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擴招惹的禍
大學生并不過剩
據教育部門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我國大學畢業生超過212萬人,2004年達到280萬人,2005年達到340萬人,2006年達到410萬,2007年將達到495萬。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越來越被關注成了不爭的事實。
那么,我國的大學生擁有量是不是真的過剩了?是不是真的到了大學生沒有用武之地?
我國權威的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部門的報告認為,無論從數據統計還是從實際狀況來看,我國目前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還是少。我國大學生毛入學率僅15%左右,而美國為82%,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均在50%以上,韓國、印度、菲律賓也在30%左右。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這都是大學畢業生可以充分發揮的天地。
如果拿大學現有量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目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僅占全國人數的5%,大學在校生的人數還遠遠達不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
一些高校負責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的負責人指出,從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實際需求看,大學畢業生根本不存在過剩的問題。比如說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低收入的技術工作等等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以北京為例,今明兩年將分別選聘3000名大學生“村官”奔赴基層任職;山西今年也將選派8000名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
專家們比較普遍的意見是,只有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越來越快。雖然目前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但是大學擴招依然是大方向,是大勢所趨。專家們建議,大學畢業生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念,才是改變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有關部門的統計也為專家們的意見提供了數據支持。目前,我國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為800萬至9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實際就業人數則大約是這個數字的一半左右。這就是說,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
不要盲目夸大難度
自覺調整就業期望
中國農業大學一位負責同志說,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是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形勢下必然發生的碰撞。但從國家整體需要看,我們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肯定不是多了。解決這個難題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需要學生認識到整體趨勢,自覺調整就業期望,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
有學者尖銳指出,“大學生就應有體面的工作,從這點上看,我們的教育體制雖然前腳踏入市場經濟,但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
來自企業界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呼吁,希望畢業生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求學期間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時,也不要認為到基層、到企業就沒有出路,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從最底層做起的。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時間跟蹤。他們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畢業生期望工資達到2000元以上,1/3左右的畢業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1/5的畢業生期望在4000元以上。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有70%的畢業生希望留在北京等直轄市和沿海開放地區,近60%的畢業生希望到國家機關和三資企業工作,而首選去中西部地區的只有2%。來自大中城市的大學生竟有70%以上表示不能接受去小城鎮或鄉鎮企業工作。在這些畢業生中,能夠認識到應該調整就業觀念和期望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憐。
有統計顯示,我國大學生就業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應屆大學畢業生收入預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遠遠高于美國和歐洲等國的10%左右。大學生大多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也是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難怪有人講:“與其說大學生難就業,不如說就業難如愿。”
有專家通過詳細分析得出結論,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事實上被夸大了。如主動不就業者,想繼續深造的人,屬于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均不能算失業;非簽約就業即隱性就業,事實上也是就業,就業率的統計低于實際的初次就業率。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還有許多方面,比如說,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等結構性問題。據統計,我國目前平均每百名農業勞動者中只有科技人員0.023名,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科技人員0.0491名,而發達國家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1名科技人員。
轉變就業觀念
完善服務措施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就業理念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就業理念也存在著相當多的誤區,具體表現為:寧愿出國帶光環,不在國內做職員;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現象。
面對存在的問題,專家呼吁:提高就業率一定要從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和政府搞好服務兩個方面入手。
專家們強調,除大學生自身注意提高就業能力外,國家也應制定更完善的服務保障措施。大學生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也是經濟建設中的稀缺資源,合理配置有效開發好大學生資源是我國人才戰略中的重要工作。有關部門應加強研究與指導,如大力培育發展專業化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指導性、技能性、專業化的服務;規范就業市場,提升中介機構服務能力;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發布渠道,在全國真正形成就業代碼規范,就業信息統一開放,就業指導科學合理,區域性就業信息與全國就業信息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定期由專門機構發布大學生就業資源和相關政策,在公益性和公共化服務中把大學生就業工作做細、做深、做好。
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通過具體補償、激勵等政策手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完善對高校畢業生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須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要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選課;完善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鼓勵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時要獲得雙證書,也就是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大力發展適合畢業生求職特點的互聯網就業服務,積極向教育、人事部門及高校提供市場分析信息等等。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