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的企業都有哪些臣
來源:安慶招聘網
時間:2025-01-16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論語》先進第十一篇第二十三章: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公元前484年,顛沛流離的孔子以68歲高齡被自己的祖國魯國迎回國。歸魯后,魯國政府聘請孔子為魯國"國老",類似于現在的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一職。魯國君臣以及在魯任職的學生都請孔子作政治指導。孔子也不斷把自己更多的學生推薦給魯國政府,一時間魯國政府的很多公務員都是孔子的學生。季氏作為魯國的實際掌權者,更是大量使用了孔子的學生,子路和冉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這種背景下,優越感很強的季氏族人季子然有一次就向孔子發問:"仲由和冉求是否可以稱得上是大臣呢?"孔子說:"所謂大臣,是能夠以大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寧肯辭職不干。現在仲由和冉求這兩個人,只能算是踏踏實實干活充數的具臣罷了。"季子然又問:"那么,他們會絕對服從嗎?"孔子說:"正當的事情,服從是必須的。若要殺父親和殺君主這樣的事,他們也是不會聽從的。"在孔子的理論體系中,真正的大臣是"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自己有理想、有原則、有抱負,去輔助另一個主體的人或組織,使這個主體的人或組織,向理性的標準、理想的主意以及仁道的思想這條路上前進。假使這個主體的人或組織,違背了自己的處事原則卻仍然不聽自己的意見,自己寧可辭職也決不會為了小利而妥協和喪失自己做人的原則。這才是"大臣"的風骨,而不是為了地位、為了功名富貴、為了做官、為了待遇而去行"大臣"之事。
翻開中國的歷史,歷代朝廷的變遷更迭,但高級管理者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七種:名臣、大臣、忠臣、奸臣、賢臣、佞臣、具臣。
名臣最難做,幾千年來名垂千古的或許只有諸葛亮、曾國藩等屈指可數的幾人,名望與才干實具。次者是大臣,宦海沉浮依然不離于治國之正道。再次之,忠奸賢佞之臣,都是相對比而言,有真有假,只有留待歷史公論。可是具臣,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在歷史長河中,并不一定有名氣,但是他們絕對忠誠、絕對盡職盡責,但不會絕對服從。有了他們,國家機器才能有條不紊的動起來,他們是一個國家的中堅力量,他們或許沒有名臣那么高風亮節,或許沒有忠賢臣那么清白無私,也沒有奸佞之臣那么陽奉陰違的順從,而是踏踏實實,正如《西游記》中的沙和尚,任勞任怨,但絕不做昧良心的事。
其實在我們的企業之中,也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企業老總,你是否想過,在你的小朝廷里,哪些是名臣?哪些是大臣?哪些是忠奸賢佞之輩?哪些是具臣?
不要奢望有名臣,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臣往往會讓你難堪,譬如唐太宗時的魏征,經常惹得李世民憤憤不平。忠臣與奸臣是相互依存的,賢臣與佞臣是相互對應的,這些所謂的分類全在企業老總的內心,你愛聽真話,身邊的忠臣與賢臣就多;你愛聽好聽的話和假話,身邊的奸臣與佞臣就多。而具臣,往往是支撐起企業發展的真正執行力。
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如何讓團隊成員千心萬心變一心,讓大家愿意奉獻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形成合力,不斷實現既定的企業目標。
而如何做到這些,就看企業領導者對自己團隊成員的定義和要求了!(愛新覺羅·啟翊)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