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uanap"><bdo id="uanap"></bdo></i>

    1. <video id="uanap"></video>
        電話:0556-5537370
        關閉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資訊 > 簡歷指導

        誰是搜狐真正的“敵人”?

        來源:安慶招聘網 時間:2025-01-15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如果說,是執著造就了他和搜狐曾經的榮耀,是執著讓他扛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但是,如果執著成為一種“死扛到底”的執拗時,人們不禁想問:張朝陽,還能扛多久?

          1月5日的中國大飯店群星璀璨,名流云集。“2004搜狐十大新聞”評選頒獎晚會暨“2005·中國新視角”搜狐高峰論壇正在這里舉行。從紅地毯鋪就的星光大道走來的不僅有演藝界明星,企業界、學術界的眾多“大佬”們也來捧場了。首富黃光裕、陳天橋來了,“地產大哥大”王石來了,經濟學家張維迎來了……作為活動的舉辦方,會場上的張朝陽情緒高昂,意氣風發。他慷慨激昂地致辭,和嘉賓們談笑風生,給崇拜者簽名。看來,搜狐股票在華爾街的低迷表現并沒有影響到他的好心情。

          對于搜狐,2004年似乎“流年不利”。

          2004年,搜狐的股價一直在20美元以下徘徊,相較網易突破50美元和新浪直逼40美元,曾經同為“中國三大門戶網”的搜狐已經遠遠地被兄弟們甩下了!和新浪以及網易超過15億多美元的市值比,搜狐5.6億美元的市值已經只是對手的三分之一了,甚至不及新追來的小兄弟TOM在線。

          張朝陽作為搜狐的董事長兼CEO,更是搜狐的創立者,搜狐將被收購的惡意傳言自是讓他惱怒,而被中國移動“停牌”一年的通告更是讓公司損失慘重。但是,“越狼狽越作秀”,10月,張朝陽出現在時尚雜志的封面上,當他那40歲男性的胴體半裸著暴露給國人時,質疑聲遠遠高過了贊許聲;

          ……

          一片狼藉中,張朝陽在想什么呢?盡管他強硬地表示“決不會賣掉搜狐”、“不要隨著華爾街的指揮棒轉”,甚至他放言“三年后搜狐的旗幟還將飄揚”,但是,單憑他的豪言壯語是否就能讓搜狐走出危機呢?

          如果說,是執著造就了他和搜狐曾經的榮耀,是執著讓他扛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但是,如果執著成為一種“死扛到底”的執拗時,人們不禁想問:張朝陽,還能扛多久?

        第一部分求學,謀取“扛”的資本
          
        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不僅證明了他的智力水平,為他成為理想中的“精英人物”提供了一塊有力的“敲門磚”,MIT的生涯更開啟了他的創業意識……

          “從小,我就期待發生大事情。”說這話時,張朝陽已經是數千萬青年崇拜的“財富青年”了。什么是大事情?考取清華大學算嗎?去美國留學算嗎?成為MIT(麻省理工大學)博士算嗎?

          1981年,張朝陽從西安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假如張朝陽沒去麻省理工大學(MIT),也許就沒有后來的一切。1986年,大學的最后一年,張朝陽考取了“李政道獎學金”,獲得去MIT的留學資格。MIT,那真是一個奇異的世界!“到了美國我才發現,人們對科學崇拜在20世紀初就已經完成了,對當大科學家和拿諾貝爾獎也不是特別在乎。每個人反倒是對籃球明星、足球明星、好萊塢演員、各種政客、大商人很感興趣。”

          從1986年到1993年,張朝陽在MIT學習了整整7年,在這7年里他獲得博士學位,進行博士后研究,也獲得了心智的成長與成熟,“那個時候我才覺得,除了簡樸的生活和探索自然奧妙以外,吃、穿、住、開車出行、玩都很重要……美國已經改變了我,把我從非常一根筋的人,變成了多根筋。我變得重視人生,重視生活的真正意義,重視感覺。”

          愛德華·羅伯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教授,投資搜狐公司的第一人,在談到張朝陽時他認為,張朝陽在MIT獲得的思想轉型給他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轉向,即對能力、機會等問題準確理解。MIT的生涯,在他后來的創業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啟蒙作用。

        第二部分創業,尋找“扛”的理由
          
        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中國市場的前景,使他對于創業成功充滿了希望,執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成就了他事業發展的第一步……

          不愿只是一個主流社會的狼狽看客

          Charnelszhang(張朝陽的英文名)的美國留學生活并不風光,他自己形容為“狼狽”。諾貝爾獎之夢已經破滅,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馬上要求結果的人,對搞純理論研究沒有興趣。”博士畢業后他又花兩年時間做博士后,不是為了在科研上有所成就,更多是為了謀生。“盡管我得到的只是一個學位,但它卻是一塊敲門磚。拿這塊磚去敲世界上的各個大門,可能敲開的那扇門跟物理毫不相干,但沒敲門磚不行……MIT的博士學位,最起碼應該可以給我一個中產階級的生活。”

          1995年,張朝陽的同學們畢業大部分去華爾街了,那里薪水很高,賺錢很快。但是張依然留在MIT。他去敲指導老師的門,請他為自己推薦一份工作。最后,張成功地說服MIT院方領導,專門為他新創了一個“MIT駐中國首席聯絡官”的職務。此間最大的成績是“促成了麻省理工校長來中國,并和朱镕基總理見了一面。”

          從1986年到1995年,9年的美國生活,張朝陽一直生活在校園,生活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互聯網熱,創業熱,但熱鬧是別人的,他只是一個看熱鬧的人。在這個社會不受重視的尷尬使他感覺到了自己在一個主流商業社會徹頭徹尾的狼狽,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雖然成為大科學家的夢已經破滅,但他希望出人頭地的想法沒有改變,哪怕是成為好萊塢式的明星!

          1995年7月的那次回國感受,讓張朝陽“很受刺激”,并有了強烈的回國想法。當時,張跟隨MIT的校長去訪問北大,當時接見他們的是北大剛提拔的副校長“海龜”陳章良。陳章良的意氣風發讓張朝陽羨慕不已,同時對自己做一個“校長跟班”的不爽的感受到了極點!“不行,在美國實在是沒出息,沒奔頭了,得回國。”就在MIT校長還在和陳章良說話的時候,張朝陽已經下定了這個決心。

          張朝陽一直是一個很有行動力的人,說做就做。從北京回到美國,他就從MIT辭職了,并四處找美國公司談,希望他們能派自己回中國,均未能如愿。后經人輾轉介紹,他加入了一家剛創立不久的互聯網信息公司ISI公司,作為ISI中國區首代回北京發展中國業務。

          1995年10月,在美國留學了9年的“物理學博士”張朝陽終于可以回國了,他把回國的機票定在自己生日的同一天,是不是表明他將獲得一種新生呢?回國之前,張組織了一場中國學生聚會,當時給他送行的儀式氣氛相當悲壯,“波士頓的中國學生們用一種看待出征烈士的目光仰望著同樣對未來茫然無措的張朝陽”,當時的學友、現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還清唱了一首《送戰友》……

          悲壯的情緒影響不了張朝陽對新生活的憧憬!在他做“校長跟班”的幾次有限的回國經歷中,他發現了中國的巨大變化,他發現了一個蘊藏著無限生機的大市場。

          公司發不出工資了……幸運的是終于扛過來了

          現在回頭看,加入ISI或許只是張朝陽的一個緩沖之計,他想借機先在國內市場上“試試水”,或說“練練手”。因此,在加入ISI之前,張朝陽就向ISI總裁聲明只干一年。ISI的主要業務是用Intenet在發展中國家收集和發布經濟信息,為華爾街服務。從1995年11月到1996年4月,張朝陽在北京作為ISI中國首席代表工作得很出色,5個月時間就讓新華社、《中國日報》、國家計委信息中心等十幾個數據出現在了ISI的Web上。

          ISI是一個哈佛學生利用風險投資做起來的,張朝陽作為ISI中國區首代,工資不低,還擁有相當數額的股票。但是,“打工仔”的生活不是張朝陽想要的,MIT的創業精神已經浸入他的骨髓了,而中國市場的潛力以及他對個人能力的良好感覺,他覺得自我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了。1996年4月,趁回美國開會的機會,張朝陽開始尋求投資。

          在很多場合,張朝陽都講過自己的融資故事。“這個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不完全是因為過程的曲折與傳奇,更因為它是一個一無所有的青年為個人夢想而奮斗的代表。”融資的艱難,令張朝陽永生難忘。“1996年我回到中國的時候,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也沒有所謂的高層關系,中國誰會相信我呢?只有回美國找錢。可是,在美國人中,我又是一個中國人,誰會很輕易地給中國人一筆投資呢?”

          尋求投資的第一個步驟要先給自己定個價,張朝陽當時給自己標價200萬美元。第一個愿意投資的是MIT的愛德華·羅伯特教授,他是一個著名的投資專家,他愿意個人給張朝陽投資5萬美元,購買張朝陽的股份。與此同時,張在MIT的同學、一個億萬富翁的兒子也表示愿意投資5萬美元。

          得到這兩個人的口頭承諾,7月,張朝陽去美國待了一個月,寫商業計劃,注冊自己的ITC(愛特信)公司。8月里,張朝陽見到了MIT媒體實驗室主任、《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尼葛洛龐蒂只和張朝陽談了十分鐘,但在這十分鐘里,張朝陽抓住機會,讓對方感覺到了自己是個很能干的人。后來,尼葛洛龐蒂答應給他投5萬美元。

          盡管在美國見了很多“成功得一塌糊涂”的人,但張融到的資金并不多。10月,一身疲憊的張朝陽從美國飛回北京的時候,手里尚沒有拿到一分錢投資。“經過一連串艱苦的努力和驚弓之鳥般的等待”,還忍受了5分鐘內身價被砍一半的傷痛,張朝陽終于獲得了最初的22.5萬美元的投資(張的身價由200萬降到100萬,上述三人的投資分別由5萬增到7.5萬),在中國開始了他的互聯網創業之旅。

          這第一筆投資仿佛“一碗水”,讓張朝陽那“襁褓中新生嬰兒”得以存活。22.5萬美元中,刨去給律師的4萬,他最終只剩下18.5萬了。靠著這18.5萬,他和他創業的愛特信(ITC)公司生存了一年多。到1998年元旦,公司賬面已經沒有一分錢了,張朝陽給員工們發信,說借錢也要給他們發工資,ITC一定能做下去的……

          其實,從1997年9月,張朝陽就開始著手第二筆階梯融資的運作,“整個過程非常長,從1997年9月一直談到1998年3月。我整天坐在機器前,回答投資方的提問。在融資關鍵的時候,我又得了重感冒,發高燒。但那時絕不能表現出來,我怕影響投資方的信心。每次和投資方打電話的時候,我都提起所有的精力,小心應付。”1998年3月,張從英特爾和IDG公司獲得了21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那時,美國華裔青年楊致遠創辦的“雅虎”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代表,受此啟發,1998年2月25日,張朝陽將“愛特信”改名為“搜狐”,英文名稱先是用“SOHOO”,后改為“SOHU”。

          互聯網的前景讓他有足夠理由“扛”下去

          經過兩次在資本市場上“真槍實彈”的戰斗,張朝陽開始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說服別人、如何去資本市場爭取更多的關注與投資。在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之前,搜狐共經歷了四次融資,共融得風險投資4000萬美元。

          在多年以后的回憶中,張朝陽一直認為1996年和1998年的這兩次融資經歷,是他最最難忘的,是他人生中的最低谷。哪怕后來經歷了2001年的“1美元風波”,公司股價連續下降到1美元以下,隨時面臨著摘牌危機;哪怕在網絡泡沫破滅時,他和搜狐所面臨的來自投資者的贏利壓力……是啊,有什么比白手起家更難呢?有什么比“零的突破”更難呢?

          了解張的同事或朋友,他們都認為張的性格優點之一是:執著,不達目的不罷休。而對于張朝陽自己而言,他的執著是一種建立在自信基礎上的堅持。

          2004年4月,尼葛洛龐蒂第三次訪問中國。尼葛洛龐帝被西方媒體推崇為“電腦和傳播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他更是張朝陽創業過程中的關鍵“貴人”。他回憶說,他認識張朝陽時,“張對互聯網一無所知”,“但是我確實知道互聯網是很重要的,也知道中國是重要的,我也知道張朝陽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這就夠了。正是基于這幾點,我才投資。”尼的信任也正是張的自信之處。

        第三部分危機,如何才能“扛”過去?
          
        搜狐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為了搜狐他不惜一次次作秀。但是,作秀真的能化解危機嗎?面對股票市場長期走低,張朝陽還能扛多久呢?

          “一上網,就想到搜狐;一來到搜狐,就可以找到他所要的一切”?

          繼新浪2000年4月13日以及網易2000年6月30日在美國上市之后,搜狐終于在2000年7月12日也在納斯達克上市了。2001年到2002年的多事之秋里,新浪經歷了“王志東下課風波”,網易也因為財務問題而被停牌三個多月,而張朝陽精心主持下的搜狐一直“順水順風”,于2002年10月25日率先宣布贏利;在營收以及股價上,搜狐也曾一度在三大門戶中領先。但是,這種優勢持續時間其實不長,2003年年中,新浪的營收就超過了搜狐;2003年5月,網易的股票就以每股27美元領先于搜狐的19美元了,這種領先狀況一直持續到今天。

          其實,危機是早就存在著的。早在搜狐上市之時,美國的分析師們就評價說“這個公司大同小異,沒有特別顯著的獨特性和吸引人的地方”。到了2003年,核心技術的缺乏,使得這種“跟隨策略”越來越被動:“新浪有的搜狐都有,但規模一直做不過新浪”,網易卻憑著大話西游II等幾款在線游戲的成功,大步奔向了網絡游戲服務市場。搜狐開始嘗到“沒有特色”的苦澀滋味。

          也許張朝陽已經意識到這點。從2003年開始,張朝陽開始致力打造“門戶矩陣”的概念。繼2001年收購chinaren.com之后,2003年11月搜狐又先后收購了網絡游戲門戶17173.com和房地產門戶focus.cn。2004年6月,搜狐又收購了做WAP的goodfeel。“收購焦點網是因為我對于網絡廣告始終信心十足,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最被認可、最穩定的收入模式;17173代表的是年輕一代、是可以持久運營下去的游戲團隊;而goodfeel做的則是無線業務在下一階段的熱點。”

          校友錄、網絡游戲、搜索引擎、手機上網、彩信、即時通訊……張朝陽似乎什么都不想放過。張要把搜狐變成互聯網業的GE。

          “互聯網業的GE”,這個夢不可謂不美,但在業內人看來,什么“多元化”、“門戶矩陣”,其概念炒作的意味大于其實質內容。在聽多了張朝陽一再發出的豪言壯語后,只關心業績的華爾街開始質疑搜狐團隊的營運能力。

          在2004年8月搜狐被中國移動罰款之后,張朝陽依然信心十足地向媒體表示:“互聯網的機會非常多……除了短信,我們還有別的利潤增長點。”2004年12月,張朝陽又宣告說:“2005年,搜狐將會以嶄新的產品和技術回報互聯網用戶”。

          也許,“市場張朝陽”正努力轉型為“技術張朝陽”?這種轉型是否能夠成功,“門戶矩陣”是否真能帶給搜狐以競爭力,這些仍然為外界所質疑,這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安慰或強作鎮定,或許它只能表明張朝陽“努力抗爭”的一種態度,表明了他希望再次“扛”過危機的勇氣與決心。

          愛作秀的另類CEO

          從搜狐成立起,張朝陽就一直是圈內圈外公認的“明星CEO”,他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場合。他被《時代周刊》、《亞洲周刊》、《財富》雜志甚至時尚雜志選為封面人物;他穿著輪滑鞋在天安門前、長安街上表演“空翻”;他去喜馬拉雅山上作秀;他一會兒以時尚的造型登場,推廣手機短信;一會兒他又打扮成古代劍客,推廣游戲產品;甚至,他敢于裸露著一個40歲男人的身體,去拍時尚雜志的封面……

          為什么他要致力打造一個另類CEO的形象?為什么他必須是以作秀的方式來吸引人們眼球?

          對此,他有自己的解釋:“因為搜狐是我的事業,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事就都是我必須做的。推個人的做法比推廣公司費用要少得多……我不是很善言辭,甚至有些木訥。但是為了公司的利益,為了節省費用,我沒有其他選擇……”“Charles到全國各地‘巡回講話’一次,價值超過100萬廣告。”在搜狐公司市場部曾有過這樣一個統計數字。

          “作秀”掩蓋下的雙重性格

          盡管張朝陽經常出現在各種公眾場合,也常常表現出很樂意接受媒體采訪,但是,隨著他在聚光燈下站得越久,他那掩蓋在“作秀”外套下的性格的雙重性暴露得越明顯。

          和很多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青年類似,他們在傳統的儒家文化思想浸染下長大,中國文化要求男人“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有很強的使命感,對組織、對國家有很多的責任,“一輩子要出人頭地,壓力從幾歲就開始了”。可是到了美國,他突然發現“人活著不是為了認可,為了成就,為了光宗耀祖,而是為了快樂,為了健康,為了生活得有品質。”雙重價值觀主導下,張開始很張揚地反叛,“(在美國時)我在銀行里從沒有存款,買敞篷車,開車路過商店時要來個急停掉頭,進去買一副墨鏡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梳過馬尾。那時我希望過cool的生活。”

          骨子里的張朝陽是一個兼具悲觀主義與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為了證明“我行”,為了打破自己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張有意無意地制造了“兩個張朝陽”:一個他是強悍的、年輕的、時尚的,而另一個他是內向的、木訥的;一個他是開放的、透明的,而另一個他封閉的、不被外人所知的;一個他要追求“快樂與從容的生活”,另一個他天天生活在“誠惶誠恐”中……作秀,似乎已經成為他一種轉移公眾注意力、釋放自我壓力的“武器”,成為他一種“扛”的方式。

          張朝陽,還能扛多久?

          互聯網的殘酷就在于,它永遠只承認第一,而不承認第二。

          雖然,“用心溝通與小心防患”曾經讓張朝陽一次次化解了來自董事會的“換將壓力”。曾經并列的三大“數字青年”丁磊退到幕后了,王志東被資本的力量“拿下了”,惟有張朝陽頂住“內憂外患”的壓力,一直扛到了今天。但是,歷史似乎總要重演,或者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或者說,搜狐的危機從來就沒有真正化解過。

          作為曾經和新浪、網易等并列的三大門戶,從各大網站發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財報看,搜狐第三季度收入為2590萬美元,比之新浪的5250萬美元、網易的2880萬美元和TOM在線的3140萬美元,搜狐的表現并不出色。從股票市場的表現上看,也許搜狐已經退出去了第一梯隊的行列,而和E龍、空中網等“小后生們”站在了一起。

          這一切是怎樣造成的?真的是如張朝陽所抱怨的“華爾街不懂中國”?

          和訊網CEO謝文分析說,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力,是搜狐危機的真正根源。搜狐從成立之日,就一直是一個模仿者與跟風者。做內容,它一直在學新浪;做搜索,它不及雅虎以及GOOLE;做游戲,它趕不上網易,更別提盛大;電子商務,更是有名無實;打造成所謂的時尚品牌,它又不如騰訊的社區有活力……“模仿的代價最小,因為其不必付出探索和失敗的代價,但模仿的代價也最大,因為靠模仿永遠成不了老大,永遠也不會有機會超越老大。”評論員說。

          大學時代的張朝陽喜歡騎著自行車,偷偷地猛然加速,一下子超過同行者,然后調轉車頭,望著從后頭趕來的同學們,得意地笑。今天,這一幕還能重演嗎?張朝陽和他的搜狐,還有后來居上的可能嗎?

          “中國互聯網企業被中國用戶接受和被美國資本市場接受,這是兩回事。”“我們不會跟著華爾街的指揮棒轉,我們要考慮公司三五年后的競爭力。產品、技術、公司的文化和凝聚力、有戰斗力的團隊,這些是三五年之內能否笑到最后,成為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的保證。”在1月5日中國大飯店的“2005·中國新視角”搜狐高峰論壇上,他再一次表達了他對搜狐未來的信心。

          他如何才能讓他和他領導下的搜狐“笑到最后”?當他一次次執著地表白“決不會出賣搜狐……三年后搜狐旗幟不倒”,人們其實更關心:他如何努力才能使得搜狐的“紅旗不倒”?

          或者,為了搜狐的明天,張朝陽有一天會離開搜狐嗎?誰會是替代他的最佳人選呢?離開搜狐的張朝陽將會何去何從呢? 。

        誰是搜狐真正的“敵人”?

          張朝陽帶領搜狐走到了今天,但是他應該反省一下,他是否還有能力帶領搜狐走到明天?

          新浪?網易?TOM在線?誰是搜狐的敵人?

          從業務模式上看,搜狐的“敵人”可真不少。曾經的舊“三大門戶”中的對手新浪、網易還沒擺平,新的“三小”盛大、TOM在線、騰訊等又悄悄地趕上來了。

          自從互聯網企業找到自己的贏利模式之后,廣告、無線、網游、電子商務四大業務逐漸成為網絡企業的“安命立身”之本,作為門戶網的搜狐在這四塊業務上都有涉足。從樂觀的角度看,這正是張朝陽所追求的“均衡的多元化戰略”,但是,從消極的方面看,四面出擊,八面受敵,搜狐處處面臨強勁對手。

          首先看網絡廣告。顯然,這塊相對成熟的業務是所有門戶都在爭奪的焦點。從去年第三季度各網絡公司發布的季度財報上看到,新浪在第三季度的廣告營收為1850萬美元,網易廣告業務凈收入達到560萬美元,搜狐廣告收入為1550萬美元。從數字上看,搜狐的廣告收入排在新浪之后,網易之前,但是網易的游戲收入是搜狐無法抗衡的。雖然張朝陽曾對媒體夸口,“明年(指:2005年)搜狐將是網絡廣告的老大”,但是,作為門戶吸引眼球的根本,搜狐的內容建設如果沒有特別的亮點,很難相信“老大”的說法不是自說自話。而最可怕的是TOM在線、騰訊等的內容都已經趕上來了。

          2004年8月,搜狐高調推出了搜狗,但是,在搜索領域中,雅虎、GOOGLE,還有百度、中搜等,無論從知名度,還是技術實力,都在搜狐之上。

          網絡游戲是搜狐寄希望的另一“制勝法寶”,2003年推出了《騎士online》,但市場反映平平,2004年又重拳推出《刀劍》,依然不見太多的反響。2003年底張朝陽花重金收購了17173.com游戲網站,但至少在現階段還未看到明顯的回報。盛大、九城、網易、光通,甚至還有金山,這些都是網絡玩家們熟知的名字,搜狐肯定是排在他們之后的。

          無線增值業務是張朝陽的“痛”。他花了近60萬在珠穆朗瑪上發短信,又花了數百萬推“彩信小姐”,為無線業務沒少造聲勢,但中國移動一紙通告,使得這些投入全是為他人作了嫁衣裳,便宜了TOM在線和掌上靈通等無線家族。盡管處罰期只有一年,但“人間方一年,網上已數載”,誰敢保證一年后,無線市場不是“物是人非”,換了天地呢?

          電子商務中,不必菲薄“搜狐商城”的優劣,但起碼人們更熟悉的是當當、卓越、阿里巴巴等專業的電子商務網站。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搜狐“招招會”卻無“一招鮮”。要想成為某一領域的老大,搜狐必須打敗排在它前面的那些“對手”。

          華爾街是搜狐的敵人?

          從資本運作角度看,張朝陽的另一個“敵人”是華爾街的投資人。搜狐的股票一下降,張朝陽就出來喊冤,稱“華爾街不了解中國”。在他的說法中,“華爾街的分析家們從來不會從企業競爭力和均衡發展的角度去看問題,他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街坊鄰居都不了解中國,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觸不到反映中國互聯網的事情,怎么會了解中國?”

          “我們不能隨著華爾街的指揮棒轉”,當張朝陽不斷地用這句說辭為自己辯解時,人們善意地理解為這是他在高壓力下的一種失常舉動。再優秀的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都可能產生動作變形,因為壓力過大。張朝陽本人就是一種有著比較強的內心沖突的敏感個性的人,華爾街的持續批評,難免不讓他產生“動作變形”,或者說出一些“失去理智的話”。

          搜狐作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華爾街的投資者就是他的股東們,不想聽股東的話,股東們當然有權不再持有它。業內人士評價說:“三年前說華爾街不懂中國,那是可以理解的理由。今天再談華爾街不懂中國,就成為一種借口。”或者說華爾街專門“欺負”張朝陽,那就未免說大了,因為搜狐在華爾街上畢竟只是一個小公司。

          搜狐的敵人也許就是自己

          早在2001年,張朝陽就對媒體表白:“搜狐有我本人作出的相當大的貢獻,也需要我來帶領著搜狐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搜狐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份巨大的精神財產。我與搜狐是相互需要相互依賴的關系,彼此都不會輕易選擇放棄。”他還用微軟、戴爾的例子來作比較,說明由創始人一直把公司帶大會更好。

          搜狐走到今天,對于張朝陽個人而言,是“超越了他的理想”:搜狐把他送上了富豪排行榜,讓他成為了社會名流,幫助他完成了原始積累,讓他過上了一種他設想中的“從容的生活”。這些都是他“在最初回國創業時沒有想到過的”。

          但是,搜狐不僅僅是張朝陽自己的,它也不僅是那些擁有或多或少的搜狐股票的股東們的,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一面旗幟,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一種符號。曾經中國的“三大門戶”之一呀!在網絡低迷的日子里,多少中國人的心跟著它的股價一起在華爾街的股市里起伏?

          同場賽跑,搜狐被同時出發的新浪與網易甩下,又被后來者追上,這既不怨對手太強大,也不怨裁判不公平,要怨只能怨張朝陽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否盡到了做一個領袖人物的責任。他帶領搜狐走到了今天,但是他應該反省一下,他是否還有能力帶領搜狐走到明天?沒錯,張朝陽是搜狐之父,但是當孩子已經長大,它就該屬于社會,而不會永遠屬于某個人。

          互聯網推崇的是創新力。這是一個最要求創新力的時代,盛大也好,騰訊也好,這些后起新星們,哪一個不是因為創新而成功?而搜狐自創立之日起就沒有個性,沒有創新。有人說:“跟隨戰略,在互聯網上就是‘烏龜’戰略。”即使搜狐花再多的現金去收購技術,它不從骨子里改造它的文化,依然不會有強的創新技術。

          張朝陽的長處是不斷去作秀,吸引眼球,但是今天搜狐缺的已經不再是品牌知名度,而是品牌的美譽度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他近乎雜耍式的一系列作秀行為,能為搜狐帶來它所亟需提高的短板嗎?對于現在的搜狐,張朝陽最迫切的任務不是作秀,而是做功課:補上技術的短板,補上管理的短板,尋找新的贏利模式,進行有競爭力的戰略投資行為。

          李嘉誠曾說過:永遠不要和你的企業談戀愛。生意是生意,個人是個人。當張朝陽一再聲稱“我不會賣了搜狐”時,他不僅是不理智的,也不再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他把自己和搜狐混為了一體。當他一再以“打嘴仗”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人們看到的不是他的反省與自責,而是一種狡辯,這反而更暴露了他的不自信。

          也許,當張朝陽不再是年輕氣盛,不再是怨天尤人,當他真正踏下心來想一想,他該為搜狐做什么時,他也許會承認,正是他自己,成為了搜狐發展的敵人。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微信掃一掃分享資訊
        相關推薦
        暫無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手機瀏覽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掃一掃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厨房_国产麻豆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AV_免费欧美黄色福利网站
          <i id="uanap"><bdo id="uanap"></bdo></i>

          1. <video id="uanap"></video>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亚洲色制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