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智囊》上一期的“笑談管理”中,我們談了“讀秦漢,想管理”系列之一:強者的激勵機制。文中指出,秦軍“制軍爵”的獎勵政策之所以能在戰場上發揮功效,主要是秦國的管理者在長期戰略的指導下,系統化地發揮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作用,最終以雷霆萬鈞之勢消滅了競爭對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夙愿。但這是否說明,在競爭的過程中,所謂的“弱者”就沒有機會了呢?對于一個“弱者”或者說是一個“挑戰者”而言,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競爭策略呢?本期講一講“劉邦的智慧”!
劉邦,在我看來是當代企業家必須仔細研究的一個管理者,關注他的理由并不僅僅在于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而在于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與“鞭撻天下,威震四?!钡那厥蓟氏啾?,他的出身以及打江山的資本實在太微不足道了,他沒有潼關、崤山之險,也沒有關中、巴蜀之富,更談不上有秦國的那樣一支“鐵血軍團”。但就是這么一個甚至帶有濃重“流氓”色彩與習氣的劉邦,卻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讓剛剛一統天下的秦朝二世滅亡,開創了漢家四百多年的基業。
這使人禁不住想到比爾·蓋茨告誡微軟管理層的一句話:你不要覺得目前的微軟有多強大,總在和當前的競爭對手比我們的公司的優勢,微軟最大的風險在于那些看不見的對手,你不知道哪天就會從車庫里冒出兩個小子,把你打得一塌糊涂。
我們的企業恰恰就處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期。這個時期給了更多創業者更多的創業機會。這就是我們的企業要關注、研究劉邦的原因所在,問題是我們的管理者如何才能像劉邦那樣,利用好這些機會,“因時”、“因地”、“因人”地展開自己的競爭策略呢?記得在上期專欄中,我對有些公司采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激勵機制(即類似秦軍“制軍爵”的獎勵政策)發表了一些質疑,在我看來,在重賞之下,強者會更強,而弱者未必會變成真正的勇夫!
看看劉邦是怎么做的吧
我們上面說了,劉邦自身的競爭條件實在是太差了,由無賴到亭長,再后當個“沛公”的時候都快五十啦!按現在流行的說法:早過了事業的上升期。當然,聲望上也就沒有什么號召力了,今天投靠這個,明天依托那個。按今天的話說,既沒品牌也沒資金。再看看所謂“管理層的核心團隊”吧,盡管打下天下之后,劉邦曾自鳴得意地列出什么“漢初三杰”(韓信、英布、彭越)、“十八元功”(具體人史書上有爭議)等等,但這些都是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后的總結,當初“我主爺起義在芒碭”的時候,也就是些個小吏(蕭何、曹參)、屠夫(樊噲)、小販(周勃)之流。再看看員工隊伍吧,更沒有幾個“職業軍人”,甚至連以往打過仗的都沒有,凈是一些無組織無紀律的“亡命之徒”。武器就更別說了,與秦軍的金戈鐵馬相比,也就是個“揭竿而起”。如果按現代管理理論與競爭分析,劉邦的企業從一開始就別辦了。
但就是這個條件,劉邦卻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在與群雄逐鹿的過程中笑到了最后。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想探討什么帝皇王朝的興衰,如果把劉邦建立的漢朝當成一個組織的話,其打天下的過程也是這個組織生存與發展、參與競爭的一個過程。在我看來,這個過程中,劉邦有兩點值得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深思——
其一,從組織上看,是組織目標的明確,尤其重要的是,這個目標最能滿足當時客戶的需求,而且說到做到。
人們都知道,秦朝的暴政是導致其迅速滅亡的一個根本原因,尤其是秦二世,用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話說:“用法益深刻”。加之勞役、賦稅的大幅增長,廣大人民群眾為了自己的生存參加起義成為了一種必然。于是可以看到,劉邦的起義組織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基礎,與此同時,劉邦組織目標的明確化、清晰化——比如入秦時的“約法三章”,更是最大滿足人們社會需求的一個最佳體現。這就難怪當他和項羽屢敗屢戰時,關中(原秦國的屬地)卻給了劉邦前線最大的兵員支撐。所以說,不管你的企業規模剛開始時是大是小,能否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要,則決定你的企業未來能否做大的。
其二,從管理者自身看,如果說張良作為一個“投資者”(把自己最初的復國計劃以及后來的個人理想投資在劉邦身上),講求的是“機會”與“退出”的話;那么劉邦則更像一個“實業家”(開創自己的帝國),講求的是“夢想”和“堅持”。于是才會有劉邦百折不撓的韌勁和屢敗屢戰的豁達。當然,劉邦也有動搖的時候。據《史記》記載,楚漢相爭的時候,彭城一役,項羽三萬楚軍一舉擊潰劉邦近六十萬聯軍,經歷了彭城得失前后大起大落的劉邦,心情很糟,在離開下邑去虞縣的路上,他跳下馬來,把張良叫到跟前,手扶著馬鞍子說:“關外的土地,我不想要了。只要有人能幫我打敗項羽,我就把這些土地送給他們。不知道有誰可以同我一起建樹這等功業?”
由此引出了我們另一個話題,也是上一期“讀秦漢,想管理”系列之一:《強者的激勵機制》中所討論的,對于一個“弱者”或者說是一個“挑戰者”而言,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競爭策略呢?看看張良是怎么回答劉邦的吧。
張良告訴劉邦:“可以幫助您打敗項羽的人,共有三個,九江王英布是項羽最勇健的猛將,現在同項羽已生隔閡;彭越在梁地反楚,已成氣候。這兩個人馬上可以去聯絡。漢王麾下諸將,只有韓信可托付大事,是獨擋一面的統帥之才。您把土地分封給這三人,一定可以消滅項羽!”
于是韓信被封了齊王,后改封楚王;彭越被封為梁王;英布被封為淮南王;之后,三人會師垓下,霸王別姬之后,自刎烏江。如果說,當年秦軍的“制軍爵”是一種面對普通員工即時獎勵分配的激勵機制的話,那么劉邦玩的是以“分封制”為基礎的對核心人員的長期回報方案。因為對劉邦這樣的一個“后進者”來說,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則是整個天下。于是他更注重“筑臺拜將”與“分封疆土”。因為他知道,人才對于一個“弱者”、一個“挑戰者”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他也知道,對于“強者”來說,需要的是嚴明與規范,而對于所謂“弱者”而言,更需要的是目標與包容。
據我了解,所謂的“制軍爵”制度并沒有在漢朝被廢棄掉,武帝時期,當漢家的鐵騎橫掃大漠南北的時候,斬敵與俘獲人畜的數量是“軍功覓侯”的最佳途徑。(傅強)
來源:《新智囊》
Copyright C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皖江人才網 皖ICP備2021000074號 公安備案號:34080202000488
地址:安慶市迎江區皖江大道77號紫峰大廈B座 EMAIL:admin@wjjob.com
ICP經營許可證:皖B2-20210254 人力資源證: X(2021)3408020007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