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在上月底進行了半年度績效考核。
一個技術人員獲得了最低等級D,他不服,發起了申訴。
每一個申訴的人,都需要部門領導、直接領導和人事部代表三者參加。于是我一同參與到了談話當中。
我提前看過申訴資料,他說:領導交辦的工作,都認真的完成了,自認為工作踏踏實實,認真負責。
但領導卻以「溝通不足」為由,給了最低的評價,不服。
在當面溝通時,他再次表現不服。自己該做的都做了,憑什么得不到相應的獎勵?
如果說交辦的事情沒有做好,那他無話可說。
可就因為自己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就判為D,他接受不來。
在還未開始前,我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
現在關鍵是讓員工明白,他的「溝通不足」給工作帶來了多大的困擾。
好在,經過半小時的溝通,他理解并接受了這一結果。并且保證,下半年工作,一定多多主動和領導溝通,不再因為這種「意識問題」而讓自己的勞動白白付出。
2
很多所謂「懷才不遇」的人,都是因為與領導溝通不善,而出現的問題。
實際上這個很好解決,可自己跨不過去那道坎,于是硬生生阻隔了自己和領導之間的關系。
不得不說,這種情況下的「懷才不遇」,多半只是「一廂情愿」。
本質上,這是自身思想的不成熟而帶來的能力不足所導致的,并非真的懷才不遇。
想要獲得領導的認可,多多與領導溝通,保持良好關系,最最基礎的一點就是,不要離領導太遠。
很多人有一種很奇怪的情節,覺得「我只要把交辦的事做好就好了,我不需要老找他,老找他的都是馬屁精」。
產生這類想法的人,心里可能受過傷害。比如當年小時候,班上可能有馬屁精很討人厭,所以他就很怕自己成為馬屁精。
再或者看到其他同事和領導關系處得好,就覺得他們是馬屁精,自己不愿意學他們那一套。
實際上,「和領導關系處得好」,與是不是「馬屁精」,有著本質的區別。
為了促成融洽的關系而采取的必要聯系與溝通,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事實上,站在領導角度來說,他特別怕,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領導一旦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不論你是不是在好好工作,都會有問題。
因為他不知道你工作的進度,就沒辦法合理的安排工作。
而工作是團隊形式,因為你一個人的原因,可能就會造成團隊分工的不協調,進而導致進度的不可控。
所以你不要離領導太遠,你要經常性的跟領導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讓他能夠及時掌握你的動態,讓他安心。
3
在溝通與互動中,不要讓壞消息嚇到領導。
很多人雖然和領導保持了溝通,但為了避免責罰,總是報喜不報憂,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如果哪天問題已經大到,領導處理起來都感到棘手時,你的工作多半也就丟了。
領導都被嚇懵了,你還有什么好果子吃?
很多問題在出現端倪,還只是小問題的時候,沒有人敢跟領導匯報。等到大了,再匯報也遲了。
不是說公司里面不能有壞消息,而是不能夠讓領導成為那個最后知道壞消息的人。
你要經常性的跟領導通報。你要告訴領導,最近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問題,我們正打算怎樣解決。
不要老把領導堵在那個辦公室里邊,讓他信息閉塞。
沒有準確的信息,他沒辦法作出正確的決策。他的失利,是下屬的失敗。
4
在溝通問題時,就要注意,不要只帶著問題找領導。
當你總是提問題,而沒有解決答案的時候,時間長了你就會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所以你在去找領導提出問題的時候,你也要盡可能的給出解決的方案和方法。
方案不一定要非常完美,但一定要有。這證明了你不僅發現了問題,還能有能力解決問題。
同時要記住,不要匯報流水賬。
領導實際上很煩的一點就是,你把你所有的東西都列出來,那我找你來干嘛?你就不能自己解決一部分?
因此,不要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告訴他。每次跟領導匯報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言簡意賅。
要學會「金字塔原理」,或者學會「結構性思維」。
你要讓領導知道,我今天主要來講三件事,第一第二第三,最多不要超過三件事。因為古話說得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你列舉了超過三件以上問題的時候,領導已經認為你能力不足了。
「金字塔原理」是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溝通技術,可以用于結構化的寫作過程。
它的應用前提是,你已經知道如何寫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它就只關注,你落筆之前的思考過程。
下面這張圖,就是「金字塔原理」的思維圖。在與領導溝通時,可以根據這張圖的思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結構性思維」是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順序進行。
首先以假設為先導,對問題進行正確的界定,假設并羅列問題構成的要素。其次對要素進行合理分類,排除非關鍵分類,對重點分類進行分析,尋找對策,制訂行動計劃。
在運用「結構化思維」時,一般遵循「確定目標 - 資源分析 - 制訂計劃」三個步驟。
比如,你家要裝修,你的思考邏輯應該就是這樣:
確定目標:決定裝修方案。
資源分析: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多少人,用多少預算花多長時間來完成。
制訂計劃:裝修過程管理,什么時間買哪些材料,材料進場時間,開工時間,中間驗收時間,終驗時間,最終驗收等等。
把這兩個方法掌握并內化,再與領導溝通問題方案時,就會如魚得水。
5
當然,在溝通時,我們經常會產生一個問題:為什么領導總是不配合自己工作呢?
所以,整個溝通環節的最后一步,也是意識形態上的認識就是: 不要期望領導會改變。
領導真的不會改變嗎?事實上領導肯定會改變,但是你不要期望他會改變。
我在咨詢的過程中,總會聽到咨詢者抱怨說:
「我的領導太古板了,一根筋,從來不知道變通,從來不去改變,我該怎么辦?」
當你把希望寄托在別人會改變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沒法過了,你會覺得非常的痛苦。
實際上,你在跟領導溝通的時候,你一定要為建立你和領導的關系,承擔100%的責任。
你根本不要指望領導主動來跟你搞好關系,因為他沒有這個義務。而你有義務和他搞好關系。
所以你要承擔100%的跟他搞好關系的責任,你和領導的關系才能夠變得更融洽。
而且這時候往往他會主動來找你,你會突然發現他把你當朋友了。因為你是一個「君子」。
為什么說是「君子」呢。
孔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有任何問題,都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決方法。而不會說,為什么我的領導他就不改變呢?
他是你的領導,他可以不改變,就這么簡單。
當你內心意識到這點,并為此作出行動上的改變時,你就改變了你和領導的關系,在潛移默化中,還會改變領導。
6
實際上任何的人際溝通與交往,遵循的都是同樣的原則。
之所以那名員工認同了結果,就是因為我把以上的四點和他做了溝通,讓他站在了領導角度,去看待他自身的問題。
所以,工作做好,只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
為了保持良好的溝通,你不僅要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進度,還要將問題及時的告知于他。
每次的事情溝通,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當你有問題時,除了說明問題,還要告知可選的解決方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期望領導會為你作出改變。只有你想辦法為領導作出改變,這段關系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