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號《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開播,新加入了一位“毒舌”導(dǎo)演爾冬升,他能不留情面地直接把演員懟哭。
比如,第一場戲是由陳宥維和王楚然演繹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他是這么點評陳宥維的:
“你的弱點是非常多的。
你連五官都還沒知道怎么用技巧控制。
你那個哭很尷尬,好像在嚼口香糖,很可笑。
你沒有演戲的天分,你繼續(xù)回去男團也不行了,年齡大了,沒粉絲看你的了。”
對陳宥維來說,雖然很難得有這么專業(yè)的一個導(dǎo)演在演技上跟他講真話、指出問題,對他演技的提升很有幫助,但這些言辭過于激烈,任何一個人聽了都不太能受得了,就連在后臺觀看的選手,都被嚇得如坐針氈,連說“太狠了”。
為什么不中聽的意見雖然有其積極價值,但絕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感受都是抗拒和排斥呢?
01為什么我們會抗拒不中聽的意見?
不中聽的意見天然帶有一種攻擊性,容易讓人產(chǎn)生自我價值被否定的感覺,還可能會引發(fā)人際關(guān)系沖突。
1)“不中聽的意見”具有攻擊性
人們會本能地將他人提出的異議視為一種攻擊,會感到不舒服,即使異議是一種建設(shè)性的反饋。
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提到:大腦結(jié)構(gòu)決定了人類存在自我意識障礙。
自我意識障礙,是指你潛意識里的防衛(wèi)機制,它使你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
大腦里的顳葉渴望贊譽,把批評視為一種攻擊。
盡管大腦的前額皮層能夠理解建設(shè)性的批評對你有利,但顳葉使你產(chǎn)生戒備心理,尤其是在涉及對你的完美性進行評價的時候。
2)“不中聽的意見”是對人格的否定
有一些人難以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批評,這是因為自尊心脆弱的人,常常無法將具體的事件和自我身份認同區(qū)分開來。
當(dāng)他人在就事件或觀點進行爭論時,他們會將他人的觀點看成是對自己信念、價值的攻擊,看成對他們本人的不認同(Parvez, 2014)。
3)“不中聽的意見”會帶來人際沖突
心理學(xué)家Margaret Heffernan在TED演講中提到過一個針對歐洲和美國高管的調(diào)查:
高達85%的人承認在工作中有些事情和擔(dān)憂他們不敢提出來,他們害怕面對沖突,害怕陷入爭論而不知道如何處理,害怕會輸。
身處一個群體,我們會不愿意甚至不敢表達不同意見,特別是這個意見還不中聽的時候,因為你害怕提出后,會遭受到對方的攻擊。
因此,為了避免與人產(chǎn)生沖突,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選擇沉默,有時寧可犧牲掉自己的利益,以換取與別人的和諧相處。
“攻擊性”、“人格否定”、“人際沖突”,是我們本能地抵觸不中聽的意見的3個主要原因。
那聽到不中聽的意見后,我們該怎么辦呢?是順應(yīng)本能懟回去,還是害怕沖突忍下來呢?
根據(jù)不同情形,你大體可以采用三種策略:1、該懟就懟,別憋著2、委婉拒絕,別太剛3、默默接受,別反駁
02該懟就懟,別憋著
我有一個相處了16年的閨蜜,她給人的印象是脾氣好、容易相處,從沒見她跟誰發(fā)過飆。
但今年下半年一個還沒畢業(yè)的實習(xí)生,卻把她給氣壞了。
具體是怎么回事呢?
這個實習(xí)生平時做事比較馬虎,提交的方案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格式錯亂、錯別字大把的情況。
剛出現(xiàn)這些錯誤時,我閨蜜順手就幫她改了,好聲好氣地提醒她多注意。
可一段時間后,這個實習(xí)生還是沒有改進,于是我閨蜜就安排她自己修改。
她卻拒絕了,還拒絕得“頭頭是道”:我到這里是來學(xué)習(xí)怎么做項目的,修改錯別字這些活,找中學(xué)生干還差不多。
雖然聽了這話很生氣,但一直有逃避沖突傾向的閨蜜,還是選擇自己憋著、不作聲,默許了實習(xí)生的拒絕。
事后跟我提起這事,她覺得很郁悶,怎么能給一個小姑娘給欺負了呢,而且還是自己的手下!
她之所以郁悶,原因就在于她只會一味隱忍。
其實,當(dāng)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情形時,我們最好的策略就是直接懟回去,拒絕他人的不中聽意見。
1)這個人的言行不尊重自己
當(dāng)他人論人不論事,在言語或態(tài)度上都輕視你,甚至是侵犯你的權(quán)利、價值觀時,你就要維護自己、迎頭反擊了,一方面是避免他得寸進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威懾其他人,避免他人效仿。
像我閨蜜對待手下的實習(xí)生沒有懟回去,就會喪失領(lǐng)導(dǎo)的權(quán)威性,以后再給她安排工作就更難了。
2)這個人的意見純屬狡辯
針對無理辯三分、自以為是的人,就不值得你花費精力去理性對待了,理性只能留給理性的人。
再以那個實習(xí)生為例,她的話其實就是在強詞奪理,保證項目文檔的工整和準(zhǔn)確,難道就不是做項目的一部分?
對這種人,我閨蜜完全可以懟回她“你改不改?改就快去,不改就滾!”
雖然這樣很有攻擊性,但這種做法將壓抑的情緒發(fā)泄出來了,避免了讓不必要的壞情緒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事實上,踢貓效應(yīng)告訴我們: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guān)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fā)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你隱忍下來的壞情緒,最后很可能就發(fā)泄在無辜的更弱者或者家人身上了。
03委婉拒絕,別太剛
面對不尊重和純狡辯的意見,我們通常可以直接懟回去,但有的時候就不能這么剛了。
前段時間熱播的都市職場劇《平凡的榮耀》中,有一段情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
蘭芊翊去找領(lǐng)導(dǎo)馬總,申請退出和有為公司的談判。
馬總一反常態(tài)地要她留下來,因為她和陳占(有為公司項目負責(zé)人)之前是男女朋友,只要蘭芊翊在,就能利用美人計為公司多爭取5個點的利潤。
蘭芊翊感覺受到了侮辱,就很生氣地回應(yīng):“我拒絕。您這樣的命令和暗示已經(jīng)構(gòu)成語言騷擾,有必要的話,我會向勞動仲裁投訴你”。
馬總卻一臉不屑地讓她滾,把她趕出了辦公室。后面再起沖突,馬總甚至一氣之下向她潑了咖啡。
蘭芊翊直接跟領(lǐng)導(dǎo)互懟,雖然出了一時之氣,可是后面卻受到了更多的氣。
面對自己的領(lǐng)導(dǎo)或者長輩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如果想要拒絕對方,最好的做法是有技巧地委婉拒絕,做到既不有損對方的自尊,也能達到拒絕的目的。
因為直接拒絕或互懟,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長遠的利益損失。
委婉拒絕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價值反饋”。
它的核心雖然也是不認同對方所說,但依然會讓對方感受到原意見的價值,以及感受到你對他的幫助和支持。
“價值反饋”法拒絕時一共有三個步驟:
▼ 第一步,肯定對方價值
在表達肯定的時候要具體指出對方在哪些地方值得肯定,而不是空洞表面化的言辭,讓肯定的價值更可信、更真誠,這樣對方就不會感受到否定或攻擊了。
▼ 第二步,表達立場觀點
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時,用“同時我覺得”、”另一方面我覺得”、“我還意識到”等遞進句式表達觀點。避免用“但是”、“可是”、“不過”等具有強轉(zhuǎn)折的詞匯,因為這會削弱對方的價值。
▼ 第三步,給出理由和方案
這一步至關(guān)重要,既讓對方更愿意放棄之前的意見,又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值得信賴的人。
像蘭芊翊在拒絕馬總的不中聽意見時,如果能采用上面這樣的“價值反饋”法,結(jié)果就會大為不同了。
04默默接受,別反駁
面對不尊重、純狡辯的意見,我們可以直接懟回去;即使是對方地位比自己高,也可以通過“價值反饋”法委婉拒絕。
但有的情形,我們非但不能拒絕,還要默默接受。具體哪些情況選擇接受會比拒絕更好呢?判斷標(biāo)準(zhǔn)主要有三個:
1)對你達成某個重要目標(biāo)有決定性影響的人
如果給你提出不中聽意見的人對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你的任何拒絕或反擊都會造成對方的不滿意,這時就要先選擇接受。
比如:對你前途有決定性影響的老板,不管多么不中聽的意見你第一時間都要先默認接受,事后再找機會去澄清。
2)你的專業(yè)或經(jīng)驗不如對方,沒有理由支撐去反駁
假如對方比自己更專業(yè),提出的意見確實有道理,而且自己又沒有更專業(yè)的理由去反駁,這時也可以選擇默默接受 。
比如,陳宥維聽到的爾冬升的意見,在那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先接受。
3)對你幾乎沒有影響,無關(guān)痛癢的人
對于這種情況,你也可以選擇默認接受,但這種接受不是認可,而是不屑。
比如你在跟朋友聊天,說你吃的贛南臍橙蠻甜的,旁邊有個路人插話說“誰說的,臍橙明明很酸好不好”,你就默認就好了,跟這種人去爭論甜還是酸,純粹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
05總結(jié)
俗話說“忠言逆耳”,很多時候不中聽的意見確實對我們很有幫助。但這不代表“逆耳”的都是“忠言”,有些不中聽的意見是既不中聽,又沒用。
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自己委曲求全地接受,而是要因人因事而異。
根據(jù)不同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三種應(yīng)對策略:1、對不尊重又無理的不中聽意見,該懟就懟,別憋著。2、倘若對方地位比自己高,用“價值反饋”法委婉拒絕,別太剛。3、如果對方完全不能被拒絕,那就先默默接受,別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