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于是,許多職場萌新習慣將職場老人的“過來人語錄”視為圣經,在為人和處事當中嚴格遵循。
但話說回來,職場過來人說的就一定對嗎?
不一定。
就像來自家里長輩的諄諄教導一樣,雖然其中不乏真心實意,且不少話聽起來符合常識很中肯,但很有可能其背后的邏輯大謬。
在這里,我總結出了以下幾句職場過來人最常說的話。職場中若是聽到類似話語,一定要提高警惕,免得掉進了坑里。
歪理1:干得多,錯得多,不如不干
我在入職不久的時候,有天突然被被直屬領導委以重任,干勁滿滿。
座位旁的前輩看到我兩眼放光,準備大干一場的樣子,忍不住提醒道:“稍微做一下應付一下就得了,干得多錯得多,到時候可得有你哭鼻子的時候。”
瞬間給我潑下一盆涼水。
說實話,職場當中,經常能夠聽見有人發出“干得多錯得多”“多做多錯”等感慨。
平心而論,這句話從邏輯上來看是“沒毛病”的。
但許多人都忽略掉的一點就是,試錯是所有公司發展的必要前提。
就像雷軍說的:“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其實試錯的成本并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
深以為然。
要知道,試錯,不是說在錯誤的路上試來試去,而是指在未知的道路上不斷驗證結果。
即便是十做九錯,但只要有一個對,便是向前邁進了一步。
所以我們沒必要對試錯這個詞膽戰心驚。
相反,比犯錯更可怕的是,想要追求一直對,而什么都不做。雖然沒有任何錯誤,但永遠都在原地踏步,失掉成長機會。
而做的越多,雖然犯錯的機會也多,與此同時,成長的速度也越快。相比較而言,想要實現自我突破,寧愿選擇后者。
歪理2:拿多少錢,干多少事
這句話相信很多職場人都聽過:“拿多少錢,做多少事”。
有很多職場老人都會勸新人,學會收斂鋒芒,你越能干,事情越都丟給你干,不要給老板當槍使。
因為你只給出這么點薪水,所以我便只做這么點事,做得不好也可以理解;等我薪水拿多了,到時自然會用心做事情。
這也是許多職場老人的通病:只會算計眼前的得失,卻看不見長遠的成長。
還記得以前,公司設計崗位有一名元老級級員工,因為工資水平這么多年一直沒怎么變,因此沒少給身邊同事和老板甩臉子。
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一個月就這么點工資,還被挑這挑那。”
后來在一次人事變動中,公司直接跳過他,提拔了他手下的小助理做設計主管。憤憤不平之下,他在今年選擇了離職。
這也給了我很大的警醒,那就是——永遠不要指望,你的老板會主動給你升職加薪。
就跟農民種地一樣,先澆水后施肥,最后才能結出果實。老板也是同樣,只有先看到你的付出和成長,才會考慮在你身上進行進一步投資。
拿多少錢干多少活,表面上看起來聰明,實則本末倒置、畫地為牢,給自己平白添堵的同時,也扼殺了自身成長的可能性。
歪理3:小公司做多面手,大公司是螺絲釘
身邊見到不少人,受“大公司做螺絲釘,小公司做多面手”思想的影響,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求職的過程當中,對大公司的就業機會嗤之以鼻,轉頭瘋狂往新創的中小公司投遞簡歷。
平心而論,如果單是從螺絲釘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的話,大公司的確是善于將人才往“螺絲釘”方向進行引導。
從各個底層崗位,源源不斷批量化生產人才。注重某崗位和領域的鉆研,其目的是避免在一人勝多的情況下,出現某個崗位人走了就不行的局面。
但并不代表,大公司出來的人基本都是死翹翹的。
相反,大企業和名校一樣,都是資源和優質人脈聚集地。并且經過無數次的試錯,和持續的改進,才得到今天完善的規章制度,有可取之處。
同時,有完善的培訓及晉升體系,作為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同樣能在職場習慣、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學到很多東西。
所以對于初入職場的新人,建議第一份工作可以選擇成熟的大公司,薪水不是最關鍵的,健全的制度和體系可以讓你養成良好的職場思維和習慣。
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以后,再跳去起步但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可能更好。
這時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可以成為你的能力背書,同時你的經驗,對于處于起步期的企業來說,會更有價值。
歪理4:不要和同事成為朋友
工作和生活當中,總有不少職場雞湯,打著“職場進階寶典”的名義,直接或是旁敲側擊告訴你,不要和老板同事做朋友,他們都是你潛在的對手。
不得不說,這類建議,真是害人不淺。
要知道,工作時間占據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和一周相處5天,一天相處8個小時的同事,保持疏遠本就不現實不說。
另一方面,除了競爭,工作當中更多的時候都是合作。
職業規劃專家蔡嫦琪曾說過這樣一個事例:
公司老領導在退休前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選擇提拔資歷更淺的小王作為他的繼任者,放棄了資歷更深且工作能力更強的老王。
很大一方面原因便是,小王在工作當中更有全局意識,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事,經常主動幫同事處理難題。而老李則永遠是自掃門前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于圈地自封,不適合帶領團隊前進。
這也是職場最本質的模樣:團隊大于個人,明星光環最耀眼,終不敵集體的作戰勝利。
職場當中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等職場競爭或許存在,但合作才是我們工作中的常態,在職場當中收獲友情的更是不在少數。
因噎廢食卻大可不必,其關鍵在于,正常交往的同時,保持住分寸和界限即可。
職場之路道阻且長,作為一名職場人,最害怕的不是看不清楚未來的道路,而是在這條路上,還一直有人放出各種煙霧彈來阻擾前路。
因此,只有學會自主判斷,找到這些看似合理建議背后的邏輯漏洞,才能在漫長的職場道路中,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