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人花錢排行榜公布:怎樣花錢,能讓自己更值錢?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5-01-10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最近,《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了“2020年中國人花錢排行榜”,其中,教育培訓、住房、保健養生,占據了排行榜的前三位。
之前一直在五名開外徘徊的教育培訓,今年一躍成為了大熱門,占比最高,達到了32.44%。
近些年來,中國人的教育培訓消費意愿,一直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并在2020年迎來了大爆發。
據調查數據顯示,從年齡段看,26~35歲的年輕人是教育培訓消費的主力;從收入人群來看,年收入在20~30萬元的中產人群,更愿意為獲得知識、技能而投入。
由此可見,職場人的自我充電意愿是十分強烈的。他們非常渴望通過教育培訓,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眼界和見識,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從而改善收入和生活品質。
為什么2020年的職場人
“自我充電”意愿更強烈?
1、突破單一技能,提升抗風險能力
阿俊是一名旅行社的普通導游,前幾年旅游市場火熱的時候,一個月干20天,收入能達到6-8K,旺季的時候甚至上萬也不成問題。
但遇到了今年疫情爆發,旅游業停滯,阿俊開始還悄悄做些代購,后來隨著國外疫情變得嚴重,代購也做不成了,只能另謀出路。
像阿俊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2020年的“黑天鵝”,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性影響。特別是從事餐飲、旅游、影視、航空等服務行業的人員,長期面臨著行業低迷,以及停工、失業導致的安全感缺失。
他們意識到光靠單一技能,在危機面前,抗風險性太弱,所以需要通過教育培訓,進行自我增值,開辟新的職業戰場,解鎖更多技能。
2、突破職場倦怠期,找到新的工作興奮點
28歲的林海,在一家科技公司做行政,她一畢業就進了這家公司,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做了7年,平時就管管考勤打打雜,比較輕閑。
時間長了,雖然工作已經非常熟練,但她卻漸漸失去了熱情。特別是看到公司里做業務的同事,經常可以接觸到新鮮事物,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她就十分羨慕。
林海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或者要不要干脆換個行業比較好?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十分迷茫。
年齡在26~35歲的年輕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如果每天的狀態就是不斷地重復,就很容易對工作失去激情。
與此同時,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量空前增長,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條“知識折舊律”: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當下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許只需要兩年的時間,就會變得陳舊、過時,甚至被淘汰。
所以,職場人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中立足,就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磨煉業務素質和綜合技能,終身學習,未雨綢繆,彌補自身的不足,使自己在競爭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3、突破收入局限,獲得更高更廣的發展平臺
小凡是一名廣告公司的文案,靠著出色的文字表達和創意能力,他協助團隊一起拿下了好幾個大客戶,有了相對長期、穩定的客戶源,去年年末還拿到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獎,年薪接近30萬。
在高興之余,小凡也開始為未來做打算。畢竟目前的工作,還是以團隊協作為主,自己就是顆螺絲釘。雖然創意能力可以繼續進步,但平臺有限,工作量也趨近飽和,短期內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與其被動地等待,不如主動出擊,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
年收入在20~30萬元的中產人群,更愿意花錢去充電,這并不奇怪。20~30萬的年收入,如果是在一、二線大城市,也僅能夠基本維持日?;ㄤN。對于這個階段的職場人來說,跨越階層,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是他們主要追求的目標。
積極加入教育培訓,獲得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和優勢,鏈接人脈和平臺,尋找更多的機遇。
怎樣進行自我充電
可以事半功倍?
1、找準方向,深耕行業領域,明晰職業發展規劃
職Q社區中,關于“職場人怎么充電提升自己”的討論中,有網友提到,首先要知道該充什么“電”,學習的內容,一定要有利于職業規劃目標的實現。
成年人的學習,已經不再是為了分數和升學而進行的了,職場的充電,不是盲目跟風報班,而是一種“功利性的學習”。
這種功利性,要求職場人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當下工作中遇到的,或者即將遇到的問題去解決,并且還要有實用性。
因此,充電前應該充分了解行業,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后根據目標再來做規劃,才能讓充電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深耕行業領域,讓學習變得有價值。
功利性學習的另一個原因,與我們的大腦結構有關系。人類的大腦,其實是一個忘性大,且意志力有限的“學習器”。
如果學習的東西不是工作所需要的,學完沒地方用,那么知識就會停留在淺層,甚至過段時間就忘記了。隨著學習時間的拉長,大腦的前額皮層就會消耗意志力,最后可能堅持不下來,中途放棄,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浪費。
2、找對方法,拓展信息渠道,做好時間和精力管理
目前市場上,針對職場人的教育培訓渠道五花八門。經過一番研究之后,廣告公司的文案小凡,決定選擇他所在城市MBA最好的大學,利用周末的時間進行深造。
而小凡手下剛畢業的小夏,則選擇了一門線上的文案創意課程,每天下班回家后,結合課程內容自學,進課程群討論,學習文案的技巧與方法。
小凡和小夏選擇了不同的培訓渠道,與他們自己所處的職場階段有關。
小凡急于突破專業和平臺的限制,找到更多的機會,讀MBA可以讓他在短時間內,批量集中獲得人脈和資源,并且還有幾年的時間去深入了解和利用這些資源。而小夏初入職場,主動磨煉業務能力,及時補充知識,增加自己的專業經驗,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職場人充電,定下目標后,追求的就是學習的效率和效果。要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選擇真正合適自己的充電渠道。
而每種渠道又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比如線上課程省時方便,但還是以知識學習為主,其它資源的提供有限。而線下課程雖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更有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能夠促進深入的資源整合與分享。
3、檢驗成果,及時轉化知識,更新工作實踐經驗
吳橙最近跳槽到一家外貿公司,同時他還報名了商務英語的培訓課程。學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前一天學的英語,經常第二天跟外國客戶開會的時候就能用上。越多次重復使用,記得就越牢。這門課程讓他突飛猛進,很快就適應了新公司的工作。
很多人上完課程,充電就結束了。這對職場人來說,是一種浪費。
把充電的成果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一是可以及時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形成“自我充電-能力提升”的閉環,讓充電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二是可以根據充電效果的反饋,來檢驗選擇的目標和學習的方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從而進行修正和完善。
富蘭克林說過:“你要追求工作,別讓工作追求你?!?br />
主動尋求充電提升的職場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明確的目標、高效的學習、有價值的工作,換來的是自己在職場中無可取代的競爭力。
在職場中,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職場瞬息萬變,而會“充電”的人,能在不斷突破自己的過程中,獲得對環境強大的適應能力,最終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成長,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