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職場高手,都懂得如何實現(xiàn)目標
來源:皖江人才網(wǎng)
時間:2025-01-11
作者:皖江人才網(wǎng)
瀏覽量:
為什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
“成功追求目標”意味著什么?
不僅是實現(xiàn)不同的目標,追求目標的過程還能幫我們發(fā)揮潛能,并讓我們在尋求目標的過程中真正享受奮斗的樂趣。
目標要有意義、有價值,之后我們才會有收益。
此外人生首先要相信,之后才有可能。舉個例子,作為高中生,只有堅信自己的數(shù)學成績能提高,這才是提高的第一步。那些認為“無論怎樣努力自己都學不好數(shù)學”的人,數(shù)學必然學不好。
我們只會做自認為能成功的事。
“逆向努力法則”
Inverse Effect Rule,意思是如果不得不努力,那么說明我們不擅長做這件事。所謂“勤能補拙”,正好可以證明“拙”才需要用“勤”來補。
但在我看來“逆向努力”很多時候不正確,并不是不聰明才需要努力,而是越努力越聰明。
智商具有可塑性
認知科學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有個共同特點,智商的可遺傳度不會限制其可能的變化性。也就是說,即便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初始智商,卻并不能決定我們的最終智商。
越努力,越聰明。
孟母三遷的心理學依據(jù)
我們只需看到別人在努力追求目標,就可以觸發(fā)自己的行動,這也是孟母三遷的心理學依據(jù)。孟子看到鄰居在讀書就足以促使他去讀書了。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環(huán)境可以觸發(fā)行動,如果我們要追求某個目標,就要讓環(huán)境當中有相關(guān)因素。比如把健康食品放在明處,把健身雜志放在桌子上,用大點兒的字寫下自己的目標,貼在顯眼的位置,這些環(huán)境因素都會觸發(fā)我們要實現(xiàn)目標的行動。
企圖展示才華有利于提升自我績效
如果領(lǐng)導告訴你“接下來的表現(xiàn)將決定他對你的評估”,那么之后我們多半會努力工作。
不過這樣也有負面影響,就是遇到困難可能退縮不前。如果非要去嘗試困難的挑戰(zhàn),那只會成為悲慘的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者,很可能遭遇失敗。
謀求進步而非證明自己
做事時,如果只以證明自己為目的,那任何對我們的質(zhì)疑都會被視為攻擊和蔑視,于是難以進步。
只有以進步為目標時,我們才會更多考慮如何改進。舉個例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并不會證明我笨而是有些知識沒掌握好,補上就成。
哪種人面對困難時,堅持的更久?
企圖展示才華者還是謀求進步者?曾經(jīng)有社會學家以將要成為銷售的人為試驗群體,對其中一半人說:“你做事就是為了向這個世界證明你有多強,你有多優(yōu)秀!”對另一半人說:“你做事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銷售人員。”多次實驗的結(jié)果證明,后者在遇到困難時堅持得更久,長遠看來成就也更大。
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
學習 & 尋求幫助的方式
整體而言,有兩種學習方式:表層和深層。表層學習法包括死記硬背和考前突擊,深層學習包括尋找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根本原理。一般來說,表層學習和深層學習,我們會在不同的層面上運用,會根據(jù)時機加以調(diào)整。
同樣,尋求幫助的方式也有兩種:自主型和應急型。自主型幫助是我們由問題出發(fā),主動尋找?guī)椭梢宰屛覀冋嬲莆占寄埽罱K獨擋一面。應急型幫助則是讓別人幫我們解決一個問題。
此外,那些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的人往往不會去求助,從而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困難。
為什么有些人非常勢利?
一部分人認為努力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機會或者某樣東西,在這種世界觀的影響之下,人們就會變得很勢力。
對于這個問題,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以自己的成長為目標,而非期盼于得到某樣東西、實現(xiàn)某些成就,只有不斷成長才是正路。
取得成就VS保證安全
我們做事時大概會有兩種目的,取得成就或者保持安全。前者意味著“努力成為某個人”,后者則意味著“保持好自己” 。可以試著回想一下,在最近的一次困難決策中,你是如何選擇的?估計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二選一。
很多事并不存在對與錯,只有合適還是不合適。
什么因素影響購買決策?
答案是,看你把焦點放在哪兒。是看起來更好,還是更安全。
如果是買跑車,估計很多人會在意是否是流行款;如果是給孩子買第一輛車,那父母多半關(guān)注安全參數(shù)。前者看重更強、更快、更好,后者則重點看安全因素。兩者無所謂好壞,關(guān)鍵在于我們要實現(xiàn)哪個目標。
兩種“感覺好”
存在兩種“感覺好”,取決于我們的目標,是想取得更大成就,還是想獲得安全?如果是前者, 那么“感覺好”就是不斷進取、有新的發(fā)展、有新的成長;如果是后者,那么“感覺好”就是有保障、防御性高、不要受到傷害。
一般來說,在追求一個極為困難的目標時,取得進展會讓我們感覺舒服一些;在目標是保持現(xiàn)狀的情況下,讓我們感覺好的是減少損失。
做出判斷的四種情況
練習射擊時,用槍打活動的靶子,可以開槍,也可以不開槍,靶子可能出現(xiàn)也可能不出現(xiàn),于是出現(xiàn)了四種情況:打了一槍命中目標,叫“正確判斷”;沒開槍、目標也沒出現(xiàn),叫“正確拒絕”;開槍了但是目標沒有出現(xiàn),叫“虛報”;沒開槍但是目標出現(xiàn)了,叫“漏報”。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可以用這“四種情況”來做出判斷。比如想跳槽時,可以多想一下,我們可以跳槽也可以不跳,下一份工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速度與準確性如何權(quán)衡?
資源有限時,不太可能又快又好。比如我們粉刷房間,想快就不要太在意刷的過程中油漆濺到地上;如果想要好,那就慢慢來刷,時間會用的比較多。讀書也是如此,有些人讀書一個字都不能落下,那這就是非常看重準確性,有些人則只觀大略,這就是要速度。
每個人最終都會根據(jù)目標在速度與準確性之間找到平衡。
如何實現(xiàn)困難的目標?
要想實現(xiàn)困難的目標,需要將進取型策略和防御型策略相結(jié)合。開始用進取型策略,大刀闊斧取得成就,一旦進入穩(wěn)定期就轉(zhuǎn)入防御策略,盡量減少損失。這樣我們能順利開始,在取得進展之后又能鞏固成果,持續(xù)努力。
幸福取決于三件事:關(guān)聯(lián)感、能力感和自主感
關(guān)聯(lián)感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愛與被愛的需要;能力感是我們能否影響周邊環(huán)境并從中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自主感就是自由的感覺,我們能否決定自己的未來。
把這三件事搞清楚,人生應該會幸福一點。
讓我們無法幸福的三個因素:對金錢、權(quán)力和名譽的渴望
瘋狂追逐這三件事的人多半是認為富人煩惱會少些。而現(xiàn)實情況是,越是成功的人煩惱越多,困難越大。
正確的追求目標,我們才有可能幸福。
為什么老板倡導的公司讀書會,效果都不好?
原因是,類似活動剝奪了員工的自主感。
馬丁·賽里格曼曾說過,“什么樣的目標能讓我們幸福呢?那就是能產(chǎn)生動力和有自主感的目標。”老板如果規(guī)定員工應該讀什么書,不應該讀什么書,員工肯定會覺得只是被“公司讀書會”裹挾。
企業(yè)管理中,讀書和安排工作都應該讓員工有一定自主感,否則效果不會好。
有時,過分鼓勵反而會“傷害”我們?
試想在公司做件事,老板反復說“干的好!”,你會覺得開心嗎?很多人多半會覺得這事是為老板做的,對自己未必有利。
難道就沒有不“傷害”我們的激勵嗎?在我看來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未預期的獎勵,類似彩票中獎;另一種是,獎勵與做不做無關(guān)。
自主感對我們有多重要?
社會學做過一個實驗,有兩組老年人,一組可以自己選擇,一組是被允許。
實驗開始后,對前一組說您可以選擇養(yǎng)哪種花,對后一組說您被允許養(yǎng)花。這小小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差異。18個月之后,第二組的死亡率比第一組高一倍。這其中可能有很多因素,但可以肯定“缺乏自主性”是比較重要的一個。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要盡量掌握主動權(quán)。
怎樣把別人指定的目標變成自己的目標?
答案是:內(nèi)化。把外在目標轉(zhuǎn)化成自己內(nèi)在價值觀所認同的事,其中的前提就是與別人要有“關(guān)聯(lián)感”。
打工者如果只按老板吩咐做事多半心里不舒服,但如果我們認同企業(yè)的文化,那就有可能把別人安排的外部目標內(nèi)化。做自己想做的,感覺至少好一些。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內(nèi)化可以提升效率。
自主感與自私有本質(zhì)區(qū)別
自我掌控和與別人格格不入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自主感涉及真實性、選擇權(quán)和價值觀。我們擁有自主感仍然可以與朋友、親人建立關(guān)聯(lián)。自私則是只顧及自身利益,較少考慮或者完全不考慮他人。
目標實現(xiàn)起來很難?
那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任務簡單時,采取的策略
如果是熟悉的工作,或者任務不難,那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取得成就方面。爭取做的又快又好,同時盡量顯示出自己有多聰明、多能干、多智慧、多有經(jīng)驗,如此可以增加我們的自信。
需要鞭策時,采取的策略
比如明明知道有件事要做,可就是提不起精神開始。此時,可以試試把焦點放在“為什么”上,也就是實現(xiàn)目標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繼而從更加宏大的角度思考。比如想健身卻無法起步?想象一下健身給我們帶來健碩的身材和無窮的魅力,應該更容易開始行動。
但與此同時,采取保守的策略也很關(guān)鍵,就是思考“如果不做,我們會失去什么?”這更容易讓我們動起來。
前路坎坷,采取的策略
比如我們進入一個新領(lǐng)域,對此完全不了解,還要克服困難。此時,失敗基本上是必然,成功多半靠運氣。
對此,我有三點建議給到你:目標具體化;把是“什么”轉(zhuǎn)化成“為什么”;以謀取進步而非展示能力為我們的策略。
抵御誘惑時,采取的策略
首先,把焦點放在“為什么”而非“是什么”上。比如減肥時就不能吃泡芙,拒絕泡芙就得想為什么拒絕,為保持健康,而別想是什么。想是什么泡芙就吃下去了!
其次,以止損為出發(fā)點考慮問題,要減少損失。
第三,多看失敗的例子,這有利于我們拒絕誘惑。
要想及時完成任務,采取的策略
此時要定個進取型目標,小錯不要在意,要看怎樣取得成就,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開始行動。馬上行動更有利于追求本應該完成的目標。
需要完美結(jié)果時,采取的策略
時間資源如果很充足,那重點就在于不要出錯,要制定防御型目標,以減少損失為主。
需要創(chuàng)意如流水時,采取的策略
首先,你得有與取得目標相關(guān)的內(nèi)在動力,也就是“你得自己愿意做”。
其次,減少被控制,被懲罰的可能性, 甚至要減少對金錢的追求,這些都會傷害創(chuàng)意。我們只有在自己愿意,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創(chuàng)意如流水。
為什么不能為別人制定目標?
因為制定了也沒有用。跟學生說“要好好學習、提升知識”的老師,受到的反駁多半是“考試在眼前,刷題效果更好”;老板跟員工說,“要好好干!雖然我是你老板,但成長的是你”,這樣的老板只會被員工認為很虛偽。
除非是自我選擇的目標,否則對方做起來不會痛快。
如何讓別人安心實現(xiàn)我們?yōu)槠谥贫ǖ哪繕耍?br />
首先,給對方留空間,比如老師跟學生說最后可以選擇考試也可以選擇隨堂回答問題,學生會更有自主感。
其次,共同參與決策。可以與對方一起討論事情該如何去做。
第三,定立契約。讓對方做出公開承諾,如此對方也會努力。
自我監(jiān)控中的兩個典型錯誤
前者是監(jiān)控不足,根本沒管理目標;后者叫監(jiān)控不當,就是管理的方法不對。減肥時還吃蛋糕就叫監(jiān)控不足,減肥時一直想著“別吃蛋糕”叫監(jiān)控不當,因為多半還會去吃。
所以,自我監(jiān)控需要方法正確。
自制力消耗一空,我們又要用到它,怎么辦?
舉個例子,工作一天之后,還要學習和健身。此時需要自制力,可是它已經(jīng)被消耗一空。有兩點建議,其一是遠離誘惑,比如減肥時累了就遠離美食;第二是,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自制力像肌肉,適當放松可以有效恢復。
只有行動起來
才是實現(xiàn)目標的唯一捷徑
保持好奇心的兩個竅門
首先,花時間接觸更具智慧的內(nèi)容,比如多讀書少刷公眾號,前者的信息質(zhì)量和密度都更高。
其次,多停留,多思考,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有段時間什么都不做”強制自己停下來。
有效培養(yǎng)洞察力的三個竅門
第一,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在用不同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第二,發(fā)現(xiàn)行動中的模式,如此可以先人一步看出問題想出方案。
第三,放下手機,重拾被打散的精力,讓我們回歸應有的水平。
深思熟慮的三個秘訣
第一,想法冒出來之后不要馬上動手,而是選擇等待,著急往往成不了事。
第二,經(jīng)常調(diào)整,無論是文章、方案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都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變化,系統(tǒng)的復雜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第三,多停頓,有時停下來反而可以想的更清楚。
讓寫作和表達簡潔凝練的三個秘訣
第一,從常用概念入手,如此可以讓別人更容易理解。
第二,簡明扼要,少說口水話,只表達必要的部分,適當交待背景。
第三,推敲用詞,新媒體時代優(yōu)秀的觀點仍然需要良好的表達。
保留好想法的三個秘訣
第一,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方式,如今有很多好用的記事類APP你可以試試。此外也不要忽略手寫卡片法,手腦并用有利于加深記憶。
第二,同時記錄喜歡的原因,而非簡單的喜歡。
第三,捕捉想法不急著下結(jié)論,結(jié)論稍后總結(jié)也行,好的想法卻轉(zhuǎn)瞬即逝。
問對五個問題,實現(xiàn)深入思考
這些想法讓我感興趣的地方在哪兒?
之前我可能落下了哪些因素?
透過表象,我還能看到什么?
重點到底是什么,我找的對不對?
各種想法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到底是怎樣的?
想要實現(xiàn)目標,積極主動最重要
樂觀主義是什么?
簡單地說就是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相信天意在我們這邊。這么做有至少三點好處:
其一,樂觀就是樂觀主義的好處,更容易看到光明面。
其二,可以有效衡量多目標之間的重要程度,先做最重要的事。
其三,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積極信號更加敏感。
樂觀主義者的三個缺點
第一,總認為自己會成功,所以對不良結(jié)果考慮較少。
第二,往往缺乏充足準備就開始冒險。
第三,因為覺得自己早晚會贏,所以輸?shù)暮軕K還要繼續(xù)下注。
不切實際的樂觀是什么?
那就是不考慮客觀環(huán)境,總認為勝利屬于自己。美國某大學曾進行過一次社會學調(diào)研,當時有90%的學生認為自己會婚姻幸福、家財萬貫、成為最成功的10%,這從概率上講就不可能。
過度樂觀的負面影響在于,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最終會成功就難以對困難有充分而正確的認識。
如何讓信心更切合實際?
首先,問一下為什么自己會成功,想一想別人具備同樣優(yōu)勢的可能性。
其次,自問我們從多大程度上可以左右這件事的成敗。
第三,充分考慮環(huán)境因素。
如何克服盲目樂觀?
只需想象結(jié)果也許并沒有我們預期的那么好,如此可以有效地啟動反思。同時,在心中把可能的結(jié)果都演練一遍。雖然大家都知道獲勝者只是少數(shù),但人類的天性也告訴我們“ 這次失敗的不會是我”,可憑什么就不能是我呢?
保持適當悲觀很有必要。
何時放手?
放手或者承認失敗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但每個人的時間資源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所以要有取舍。還有一種情況,實現(xiàn)某個目標的代價太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現(xiàn)目標變得復雜而無趣,這個時候也應該放棄。
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大部分人會心疼沉沒成本,也就是無法放下之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那我們應該何時“放棄”呢?有兩個判斷因素:其一,判斷目標是否還適合自己;其二,找到替代目標。雖然并不容易,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沒有容易兩個字。
失敗的最常見原因
因為錯誤的理由過早放棄。所謂的天生能力與成功關(guān)系不大,努力反而與成功關(guān)系更加密切。此外,過早和過遲放棄都有問題。
如何才能堅持不懈?
第一,選擇那些我們能堅持的事情。
第二,每次失敗都能正確總結(jié)原因。
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成功未必代表有能力,失敗也不代表能力差。努力本身就是努力的回報。
別人表現(xiàn)差時,我們?nèi)绾巍芭u”?
不能說“你已盡力”,那樣是在暗示對方是笨蛋。要表明成功仍然是有可能的。在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失去自信給人的打擊更大。
那如何反饋呢?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是做到溝通時不帶情緒,講問題、講解決方法。比如你應該跟對方說的是“接下來每周開兩次會溝通項目進展”,而不是“我覺得你溝通能力不行”。
如何正確地表揚?
第一,真誠具體、強調(diào)對方能控制的因素,不要強調(diào)天賦。
第二,不要做比較。非要比就跟自己比。
第三,傳達合理的期望,不要想過于樂觀。
如果你我能做到以上所講,明確目標,抓住機會實現(xiàn)它,擁有堅定樂觀的心態(tài),把焦點放在“謀求進步”而非“展示才華”上,同時做到有毅力、把注意力集中于“要做的事”,那我們離自己想要的“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