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
人們卻偏偏容易犯難:不自覺地改變別人,亦或是“不得法”地改變自己。
馬云曾在浙商大會上說:“你連你媽都改變不了。”
想想的確如此,沒有人能改變另一個人,除非TA自己想改變。
還記得那個女人嗎?
因為丈夫一直往她養(yǎng)的蘭花盆里,彈煙灰、扔煙頭,多次勸阻后,丈夫也沒有任何改變,她只好選擇離婚。
我一直清楚地記得,她對孩子說的一句話:
“希望你能理解媽媽,一輩子太長了。”
是啊,可就是這么長的一輩子,我們都無法輕易改變一個人。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那“傳奇”的遠房大伯。
大伯有一個癖好,在我們那里叫“喝大酒”,不是“對影成三人”的月下小酌,而是每天都要喝的酩酊大醉、神志不清。
不夸張地說,大伯和伯母因為這事,每天都會吵上幾個回合,鬧得家里雞飛狗跳。
伯母想讓大伯別喝酒,大伯想讓伯母別管他。
就這樣吵吵鬧鬧幾十年,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兩人甚至每天都要互相“問候”家里人幾次,可彼此仍未有絲毫改變。
即便有時大伯嘴上含糊答應(yīng),端起酒杯的手卻沒有慢上半分。
每天喝到“不省人事”后,邊罵邊幫大伯收拾 “爛攤子”的還是伯母,擦臉洗腳,換下滿是酒味的臭衣服。
我們眼看著老兩口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兩人的狀態(tài)卻始終沒有任何改變。
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因為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多少感情中,兩人一直都在試圖改變對方,可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曾聽一位書友講,她老公特別喜歡玩兒,一天到晚地打游戲,喊都喊不動。
她想讓老公幫忙抱一下孩子,老公都會發(fā)火。
不過游戲結(jié)束后,老公總會抱著她,一臉真誠地說:“剛才對不起嘛,我會改的,相信我。”
她真的信了,忘了一切委屈,滿心歡喜地等著對方變好。
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她在一次又一次地麻痹、說服自己罷了。
最終,直到兩人分開,依然什么都沒有改變。
我們捫心自問,就連改變自己都很難,更何況是改變別人呢。
兩口子因為一件小事大動干戈,是希望對方能有所改變。
實際上,只是轉(zhuǎn)移了對方的注意力,消耗了雙方的心力而已。
改變別人,對于改變者和被改變者雙方,都是白白地折磨。
其實,我們改變別人的執(zhí)念,大部分源于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
減少放在別人身上的注意力吧,讓對方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承受自己的問題,也許比我們直接指出,更容易讓對方放下戒備,也更易于接受改變。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里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前面提到的我這個遠房大伯,他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女兒,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成績好不說,人也特別乖巧懂事,大伯一家都把她捧在手心里。
家里的親戚們想著,讓大伯的女兒來勸大伯少喝酒,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自己女兒的話總歸是會聽的吧。
于是大家就和堂姐說,讓堂姐勸勸大伯。
結(jié)果呢,堂姐苦口婆心地勸了一段時間,大伯依舊置若罔聞,濤聲依舊。
原來在“改變”這種事情上,就連親生女兒出馬也是無用。
堂姐根本沒法改變大伯,同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伯也沒法改變自己的女兒。
本來,堂姐的高考分數(shù)已經(jīng)足夠去一所985重點大學。
但因為堂姐想學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冷門專業(yè),她想要報的學校,看好的專業(yè)是比較領(lǐng)先,可學校卻相對來說普通了些。
大伯和伯母不懂這些,兩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通“混合雙打”,最后仍無濟于事。
假意妥協(xié)之后,堂姐在最后關(guān)頭,又偷偷改回了自己理想的志愿。
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
越是親密的關(guān)系中,我們越是需要有清晰的界限感。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長相好、收入高的27歲女子,因其父母覺得她嫁不出去很丟臉,不僅各種催婚,還瘋狂地安排相親。
最可怕的是,但凡相親失敗,父母就會大罵,還會說一些“30歲之前嫁不出去,他們就不活了”之類的話。
因無法承受父母“催婚”的壓力,女子跳樓自殺了。
死前她留下遺書:“你們安排冥婚吧,我再也不會反抗了。”
多么可悲的結(jié)局,多么可惜的生命。
生活中之所以存在沖突,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總想改變別人,總想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想法行事。
但別人不是自己,那些一開始就不同意你觀點的人,就算你解釋的再多,也不可能改變他們。
就拿很多喜歡買保健品或是理財產(chǎn)品的父母們來說,即使警察和銀行的人就在旁邊,告訴他們這都是騙人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也仍會照買不誤。
人是感性動物,靠講道理是沒用的,即便你講的是真理。
我們每個人都在影響著彼此,在要求別人改變時,也要多想想別人對我們的要求。
起心動念在己心,因緣業(yè)力在己身。
過好自己,不輕易干涉別人,改變自己遠比改變別人來的更實際。
《城中大盜》中說:
人們每天起床后都會做一件事。
他們會告訴自己,總有一天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可沒人付諸行動。
如果不能改變風的方向,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調(diào)整風帆。
其實,不管是改變別人還是改變自己,尊重往往比控制更有效。
有一位我很敬佩的領(lǐng)導,在我看來,他非常有智慧,也很懂管理。
下屬有缺點,他從來沒想著去費力改變,而是選擇充分了解下屬的優(yōu)缺點,尊重下屬缺點的同時,充分利用下屬的優(yōu)點。
我們在對待自己時,也可以效仿這個方法。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看《圓桌派》時,陳坤提到了一個概念——“內(nèi)觀”。
改變自己,多內(nèi)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多觀察、認知自己,“因地制宜”地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有去影響別人的可能。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位大師,久居深山,幾十年都在苦練《移山大法》,終于修成了正果。
有人前來拜師,虔誠地向他請教:
“大師,請問您是用何種神力將大山移開的,我如何才能練此神功呢?”
大師笑答道:
“練此神功非常簡單,只要掌握一點就行了,那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一語驚醒夢中人。
是啊,自己的一點改變,不正好帶來了我想要的結(jié)果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像大山一樣擋在面前,但只要你愿意做出一些改變,很多事情很快就能夠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要總將目光聚焦在別人身上,當你改變不了別人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當我們自己改變了,你會發(fā)現(xiàn),“別人”變了,整個世界也變了。
改變自己是仙,改變別人是魔。
讓我們做仙,別做魔。
就像《哪吒》中說的那樣: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