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底,一名程序員建立了“996.ICU”的網站,將原本自嘲之語——“工作996,生病ICU”,當成網站的議題討論,打開了勞資之間的潘多拉盒子。該網站鼓勵任何人都可以匿名將規定“996”加班的公司公布,并附上證據鏈接。許多企業也因此被列入黑名單,特別是互聯網企業。
這件事情導致網絡上議論紛紛,有人說996現象是因為市場競爭太激烈所致,也有人認為這暴露了公司管理上的問題?
1
員工是為了“愛與價值”而努力
996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不是競爭,而是員工有沒感受到工作中的信念與價值?是老板對待員工是不是真的有愛?
如果你愛員工,不管工作的時長是多少,他們都會覺得這是應該的,就像為家人做事一樣,在家做事沒有人會分時間。如果工作中有價值與信念,它們會驅使人努力不懈。
比如過去吾人在慈善機構擔任主管,經常是早上四點多或者五點就出門了,晚上八九點,甚至12點都還在聯絡事情,這是我們的工作常態。一遇到臺風或救災,更是無分晝夜。這是慈善機構員工應有的信念。
吾人所領導的部門同仁,很多都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甚至一個禮拜七天都在上班。因為很多時候周末還要陪伴各地志工,要去出差,但沒有人抱怨,也沒有加班費,因為工作時間之外,他還是志工的狀態,沒有分別。但是,同一部門也有人不能這樣上班,他們每周只能工作五天,早八晚五,同仁也不會怪他。因為他有家庭,他必須接小孩上課。
這一切都是自愿的默契,沒有強制規定要超過法定工時。這是把公司當家,員工是家人的感覺,就不會計較。
公司上下能合心協力,最重要的是大家有沒有共同信奉一個價值。
價值是前提,有共同的價值與核心信念,大家就愿意為共同所信奉的價值去奉獻,員工就不會去計較加班與否。
但是在公司管理制度上,卻不能強制員工上班時間要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長。而是要通過激發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那么他們就愿意去做,哪怕要工作六天,哪怕要從早九點工作到晚九點。
吾人也不認為“996”應該變成公司的制度。而是員工真心的意愿如此投入。
企業的價值、企業的愛不是用來蒙騙員工的,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則,同時也要從制度上有好的設計,大家才能在價值的指引下,在愛的氛圍中,愿意為公司的目標付出時間與智慧。
企業管理者愛員工不只心靈上,也包括物質的方面。包括對不同員工個別性的尊重,包括公司利潤的分配,都要做到合理,才是愛的管理。
企業管理者要讓員工可以共同分享大家一起創造的盈收和價值。分享不是要平均分配,不是要大鍋飯,而是要考慮每個人對企業的貢獻、每個人的職級……一定要勇于分享。不能只是給員工畫餅,光談價值,談信念,卻不愿意拿出公司利潤與大家共享,員工就會覺得老板在蒙我。那么“價值”和“愛”就會變成空談,或者口號,而不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有了價值、有了愛,公司就是家,你是為價值而努力。工作就是修行,你為公司努力,就是為家人打拼。
2
建立愛的關系:視如己親的管理
3月中旬,我在研究善企業的過程中,曾與長春的百洋建設公司的管理層及員工一起座談。每一位員工都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與體會,其中提到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愛”和“家人。
一位在公司已經工作快20年的員工說,身邊常有人問她,為什么她跟同事和老板都互相稱對方為“家人”。她說,那是因為老板把他們當成家人對待,而且不止愛每一位員工,還關愛到每個員工的家人。
公司的很多福利不僅是提供給員工,也常常惠及到員工的家人。公司安排員工體檢,也會給員工的父母安排體檢;員工孩子升學、買房買車、過年回家……公司都有基金來幫助和支持他們。
在辦公室,老板更是每天都會卷起袖子掃地、拖地、清掃廁所。為了員工們的健康,老板不只是倡議吃素健康,甚至每天早上還做素食早餐給大家吃,這一做就是一年多,“三高”的員工身體恢復正常了,體重超重的員工恢復正常重量了……
另一位外地員工則跟我分享說他在公司找到了“家”。
2016年,這位員工跨越千山萬水,從南京來到長春,加入百洋建設。 他說:“工地就是我們的家,同事都是我們的家人,工作是我們為這個‘家’要盡的責任。很多時候工人們應該正點下班,但他們都主動愿意做到8點甚至更晚。像我正常是下午5點下班,但如果工作需要,我很愿意做到晚上10點、甚至12點,我之所以愿意為公司付出,就是因為老板對我很好,我也要學習老板的精神,付出無所求。
這三年里,我對‘家’和‘愛’這個概念的理解變化挺大的,公司老板對我影響很大,雖然我在南方工作和在百洋拿到的工資一樣,我爸媽和岳父母,卻很支持我在離家幾千里外的長春工作。甚至我妻子也說:‘你跟了那么多老板,這個老板最好,你好好在長春干吧。’”
百洋建設力行“愛的管理”幾年以來,公司從瀕臨倒閉到蒸蒸日上,成為行業內全國百強企業之一,公司從老板到工人,人人樂于付出,項目緊急時自發加班將工作認真完成,在百洋建設,“996”是完全不存在的問題。
很多企業太相信只有利潤才能激勵員工,卻忽略了更有力量的激勵——愛。愛讓人從工作中找到歸屬。企業以愛為本除了關心員工身心靈健康,也會關注他的家庭生活。員工家庭生活的和樂與否,攸關員工的工作職能。
好的企業管理者會隨時了解企業中員工的生活狀況,給予適當的關懷與協助。如此行動之后,員工也愿意為公司的目標付出時間與智慧,學習帶著愛去設計制作產品,帶著愛為每一個客戶服務,整個工作過程充滿在愛中。愛,讓生命有價值。
3
工作即修行
工作中有愛,工作就有活力。學習如何愛,工作也成為修行。
人與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作不只是勞動,工作就是修行。在工作當中,人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勞動決定人存在的樣態與價值,這多少是馬克思所主張的。他覺得勞動的條件,決定了人的價值。他是從勞動的結構來看勞動對工人的剝削。但是時至今日,剝削的不是勞動環境,而是勞動的內在價值的喪失。
如何重新找回勞動的內在價值,亦即工作中的內在價值,是善經濟所強調與倡議的信念。
工作即是修行。
這對于企業主的信念與價值是一項考驗,對于任何一位基層員工何嘗不是一項挑戰。工作中的價值何在?企業的價值何在?產品的價值何在?
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說:“人在接觸一項事物當中,不管這事物是人或是物品,都會直接塑造我們的人格。”
工作會塑造我們人格、思想、價值觀。
如何在工作中建立價值,并以努力實踐這項價值,實踐過程中就是修行。把工作當作修行,工作就不再是枷鎖。把工作當作是實踐正確的價值,工作時時得歡喜。
在工業社會中工作與休息都是分開的,但是如果工作如同在家庭里一樣溫馨,人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休息時間?現代人一年休息的時間幾乎超過100天。這么多的休息究竟意義何在?對于人的身心平衡健康真的有益嗎?
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說:“休息,就是換個方式工作。”不區別工作與休息;不區別修行與休息,是慈濟重要的修行理念。證嚴上人常問志工,做得累不累?他們都會回答:“很幸福!”慈濟人不說辛苦。
現代人忙著工作,之后忙著休閑;忙著應酬,再忙著健身。現代多元化的功能,將個人切割成不同的區塊,人于現實中無法得到真正的完整性,也無法真正的掌握自己的身、心、靈、境。
一般的工作體制是周休二日,而證嚴上人就期勉慈濟人“周修二日”,別“周休二日”。慈濟的主管與主要志工其實多半全年無修。證嚴上人每日清晨三點半即起,開始講經,到八點半已經開示兩場。全年無修。弟子們也是不敢須臾離也,努力精進不懈。
吾人的觀點,區別工作與休息,人的生命之統一也喪失。
我們當工作即是福報,能付出很幸福。
一個人在工作時,能心心念念為著眾生,少欲志堅,為他人付出之際,不斷的縮小自我,達到體驗與大我一體的境地。這是每個人都應追尋的生命目標與使命。
善經濟來自善的工作,善的工作從工作的價值建立起。
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與信念工作就是修行。這不是他人能賦予的,必須自己給予自己。善,就是從自身做起。
我們其實都在工作中異化。
今日社會,我們工作,不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名譽。我們真正失去了工作——是為了體現價值這項最重要的人生目的。
失去價值觀的工作,驅使我們拼賺錢。所以各種貪婪、欺騙橫行于經濟活動當中。失去修行的工作,讓我們拼命的競爭,要打敗各種對手。所以各種的剝削、控制、壓迫,無論是對個人的,或對社會的,層出不窮,永無終止。歸根究柢就是工作的異化。
我們在工作中體現價值,把工作當作修行,就不會把賺錢當作第一要務,不會把打敗對手當作第一要務,而是把創造,把利眾當作要務。這是善經濟能夠發展的關鍵。
因此,善經濟來自善工作。善工作體現價值,善工作是修行。工作即修行,無時不快樂,無時不是與人結善緣,與消費者結善緣,與地球生命結善緣。工作中無時不都是提升心靈、豐富生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