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說短板決定一個人走多遠,其實不對。強大的人一定有強大的弱點,這個世界是平衡的,所以不要求全責備,要用他的長處,不一定要補他的短板。
鄧康明,原阿里巴巴副總裁。以下為他的講話實錄:
從阿里的組織衍進圖上可見,做HR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架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每一次變化都會把業務帶入下一個階段。為什么要有架構?就是為了戰略得以保障,進而完成組織保障與人才保障。架構是解決策略落地和文化落地中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
架構調整了,沒有人也不行。每年阿里會有幾個重大的活動:
第一是確定業務戰略,馬云帶隊,明確業務,比如電子商務、支付、物流等等。
第二,業務完成以后,討論組織戰略,組織架構要怎么動,怎么切、合、并。我之前苦心經營了三五年的阿里學院,有三五百人,一下就給切了,因為在戰略上找不到可以定位的地方。那么隊形變了,我的責任也變了。組織調整過程中,HR跟財務、CHO跟CFO是兩對最重要的角色。
第三,人才戰略。每年會有半個月左右時間的干部盤點,根據業務戰略站好隊,按照隊形去打仗。所以,CHO是從這樣的角度去促動企業的人事和發展的。
架構的調整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追求完美。在互聯網時代,對人才的求全責備,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信息迭代太快了,所以要不斷試錯,不存在規劃。互聯網在變化之下的人才策略,那就是敢于去試錯。但前提是,用人之長,限人之短。
木桶原理說短板決定一個人走多遠,其實不對。強大的人一定有強大的弱點,這個世界是平衡的,所以不要求全責備,要用他的長處,不一定要補他的短板。在今天,快速迭代試錯的前提是,如果這個人在這個階段是最能發揮他的價值,盡管他有很多讓人擔心,甚至不能容忍的問題,也得放他上去,然后用另外的制度體系去補足他不擅長的。
我在2005、2006年建立了人力資源的“政委體系”,一個出發點就是補短板。阿里的人事變成了“政委”,“政委”的權力非常大,可以否決一個部門的業務決策和人事決策。另外一個方法,是拆小法。比如一個部門頭的工作,找了一個人,看上去不行;那就把工作拆成兩個,讓兩個人做。
組織架構的調整,可以看上去不完美,但是要實實在在地辦事情,解決問題。HR要本著這樣的理念:第一,揚長避短;二,解決今天的問題。這樣,你就會帶出一票人來。HR如果有機會,盡可能不要用那些條條框框。比如在阿里,晉升都是自己提的,不是領導提的。阿里鼓勵所有的人,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晉升,你就舉手;如果你夠格,你就晉升。這就是敢于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