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看古代將才與當代企業領導者的“帶兵藝術”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5-01-11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領導力模型,有的模型反應出組織對領導者“理想化”的期待,求大、求全,希望領導者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關于領導力的方法論層出不窮,越是花樣百出,越要追本溯源。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孫子對兵家將才的要求和現代企業對領導者的要求有何共通之處?
孫子兵法所著: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首先,排序很重要,“智”排在將才的首位,所謂智勇雙全,勇次之。
其次,五德兼具,不可獨立。如賈林注解說:“專任智則賊,遍施仁則懦,固守信則愚,恃勇力則暴,令過嚴則殘。五者兼備,各適其用,方可為將帥。”
何為“智”?
在戰場,指能衡量大勢,先見而不惑,能謀慮,能變通于戰場。
在職場,“智”則影響領導者的大局觀、前瞻性思維、戰略思維等能力。
具體的行為表現是:
1 能預見未來,并找到共同的目標
領導者要有想象未來各種可能性,并為團隊找到共同目標的能力,讓員工參與到目標的設定過程中,并幫助員工找到愿意為該目標奮斗的理由。
如世界杯,偉大的足球教練不會只是考慮球場上正在進行的比賽,球員的表現如何,更多考慮的是比賽結束之后出現的各種可能性。思考你和你的團隊在完成目標后,接下來做什么?
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強調“不戰、不敗”,能不打仗就一定不要打,將領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分析戰局,儲蓄糧草,養兵千日。
而領導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思考并規劃未來,在不確定時代找到發展的趨勢,根據趨勢共啟團隊愿景,制定目標。需要的行動包括:傾聽一線的聲音,閱讀各類行業材料,分析現狀、反思歷史,都能有助于你更好地思考未來。
2 能帶領團隊解決挑戰性問題
北大的劉瀾老師說,領導力的完整定義是動員群眾解決難題。為什么希特勒不具備領導力?希特勒能一呼百應,具備感召力,但感召力不等同于領導力。希特勒作為德國的領導人,沒有帶領德國解決它當時面臨的問題。
將才需要變通于戰場,隨機應變,什么時候該防守?什么時候該攻城?什么時候需要嫁個公主過去?等等都需要有解決戰場難題的能力。
而領導者需要發動群眾解決問題:
其一:需要將問題細分,分解為可操作的行動,大目標如何被細分為小的可操作模塊,從而得以實現。
其二: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成功或是失敗的規律,分享并影響團隊。注意,領導者自身可能不是問題的解決者,他可能是先看到了問題在哪里?而團隊才是解決問題的主刀醫生。
何為“信”?
在戰場,指既能賞罰分明,又有默契之信,信,則民心民力可用。
在職場,“信”則影響領導者能否獲得信任,共啟愿景,樹立共有價值觀。
除了賞罰分明的制度建設,領導者能夠取信于員工,有兩個更深層的因素:
其一:所謂愿景,一定是員工能夠相信并與之利益切實相關的愿景
當領導者說先掙它一個億,員工面對嚴重虧損的現狀,只能把愿景當成領導者自己的事。領導者之所以能夠傳播自己的愿景,是因為與員工之間的默契,他們能夠感受到員工的痛苦、渴望和需求,能夠洞察和理解他們的處境、情感和動機。
反復清晰地告知員工,愿景對其個人的利益和成長的意義,員工主動給予了堅定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共有的價值觀。
其二:領導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找到自己的聲音”,并用自己的話表達
你需要不斷思考自己的領導哲學,也許你認為你說過的話,跟孔子說過的本質是一個意思,但是如果你說的話是他人的,從長遠來看,你所說的和所做的就可能不一致。
說話不算話,就會失信于員工。
何為“仁”?
在戰場,杜牧的注解為:“仁者,愛人憫物,知勤勞也。”
在職場,需要慎用資源,勤勞工作并熱愛員工。
在戰場,糧食就那么多,一來一回就耗之八九;
在職場,資源就那么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辦不一樣的事,珍惜資源也是“仁”。
在戰場,“不仁,則不能與三軍饑勞之殃”;
在職場, 依然是最吃苦耐勞的領導者,高強度的精力和時間投入,才能取得超額的業績產出。
在戰場,愛民如子,如吳起的故事:一個士兵叫上長瘡,吳起埋下頭就用嘴給他吸;
在職場,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求,何求沒有抱團的精神。
何為“勇”?
在戰場,杜牧注解說:“勇者,決勝乘勢,不逡巡(遲疑)也。”
在職場,“勇”則影響領導者敢拍板,敢承擔風險的能力和信心。
做到“勇”的關鍵,對于士兵來說,是快速執行;而對領導者來說,是信息不確定情況下的決斷力。
光輝國際有數據說明,區分領導者(甚至是CEO)和普通員工之間排名第一的能力,即為:“模糊容忍性”,也就是說在信息不明確和清晰的情況下,敢不敢拍板的能力。
領導力大師本尼斯曾對美國各行各業的90位領導者做過一次著名的研究。人物包括: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洛杉磯公羊隊主教練、管弦樂團指揮、麥當勞創始人等。
研究表明,他們有的善于左腦,有的善于右腦;高矮胖瘦不齊;有的伶牙俐齒,有的不善言辭;有的過分自信,有的畏手畏腳。但他們都有一項共同的能力:“對當前混亂狀態的控制能力。”
初入職場強調快速執行,將領導意愿落地。這時候會形成一種“信息明確”的思維,巴不得領導把問題一次講清楚。要是信息完備馬上就能做出來,甚至以這種求信息完備度為積極主動的展現。
滿大街都走著“執行力”,然而“對當前混亂狀態的控制能力”才是更稀缺的能力。擁有一項重要能力并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擁有一項重要且稀缺的能力才可能發展成你的競爭優勢。
當然,不能走向另外一個魯莽的極端,沖動做決策,做領導者要“慢思考、快行動。”在戰場,你需要查清敵情、地形,選好突破口,布置好兵力、火力,做好準備后快速進攻。在職場,同樣需要對組織內外部形勢進行分析,做好長線的人才盤點和梯隊建設,同步在競爭中快速占領市場。
何為“嚴”?
在戰場,杜牧注解說:“嚴者,以威刑肅三軍也。”
在職場,領導者要做到嚴,其本質是增強員工自身的能力。
在戰場,名將一出兵,就會找碴兒殺人立威,最好是殺掉“親信”,殺掉自以為有“靠山”的人。領導者有威嚴的關鍵,就是一碗水端平。靠與領導者的關系上位,可能只會樹倒猢猻散,自身本領不見長。
領導者要增強員工的能力:
其一:賦予員工有挑戰性的工作,并激發其主人翁意識,當高挑戰的工作作用在高技能的員工身上,他才能處在最佳狀態。
其二:德魯克說:“未來的領導者是問,過去的領導者是說”。領導者記得經常問一句:“你覺得呢?”
其三:能夠看到員工的優點并給予最大限度的發揮,注意優勢的發揮要與工作和崗位本身掛鉤,增強員工能力的前提是增強員工信心,可以幫助員工尋找內外部教練。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如果說領導者是一棵大樹,“智、信、仁、勇、嚴”就是他強健的樹干,讓領導者內聚成一個強大的自我,在不同的環境下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