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問題要從2個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一是你自己的心理預期;二是市場上的現狀。
心理預期過高;市場現狀是:你工作干了20萬元/年的活兒,企業只能給10萬元/年。原因在于,別人只給了9萬元/年。
一個人在市場上的價格是不確定的。即使你有這個能力,但如果這個社會上提供的工作崗位,沒有一個能夠充分發揮你的潛能時,你仍然只是擁有潛能,而不能評價為你已具備這一能力。
因此,當你所從事的崗位,恰恰不能發揮你的潛能,而你來到人才市場,你會發現,這里沒有理想的崗位;而次一點的崗位,收入卻又不甚滿意。
另一方面,當你期望更高職位的崗位,招聘企業卻又提出了很多你不具備的條件。為什么企業會這么做?
是因為企業在招聘時,即使寫上“我們期望的是具有很強的團隊協調能力的人才”也沒有用,不等于企業就真正能找到這樣的人。原因在于,很多不具備很強協調能力的人也會來投遞簡歷。而他們在簡歷上也會毫不客氣地寫上“我具備很強的團隊協調能力”。但如果你真把他們叫過來,讓他們參與一次活動,你就會發現,真正具備很強協調能力的人,其實在候選人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企業期望得到的,往往是一個人的能力、知識、工作態度職業化。但是,企業在招聘啟事中,卻不會提及這些。原因就在于:這些是比較抽象的條件,使用文字表達出來,并不代表候選人就有這些能力,而是需要在面試等其他方式才能判斷出來的。所以,新畢業生們在求職時,卻忽視這一原理。往往緣木求魚,自然得不到魚。
再說了,這個市場上,如果大家普遍給某一崗位5萬元/年的薪資,那么,如果有一家企業是以“人才領先式戰略”的企業,則最有可能的是只給出5.5萬元的年薪,其另一目的在于:起薪點低一些,日后可以有漲薪的可能。倘若人人都按照華為的方式,給出10萬元/年的年薪,那么,華為的薪資就不具備優勢了,他們就得給出更高的年薪水平。此時,整體人力成本就會上漲很多,而這是大部分企業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大多數的企業按照以下方式從人才市場上獲得人才:著名品牌企業給出平均水平的薪資,還略高一點點或略低一點點;因為仍會有不少人會沖著企業的品牌來加入的;而不出名的品牌,則是將薪資水平提高,以期能得到更好的人才;另一些企業則由于企業所有者不太愿意出更高的薪資,往往采取最低水平的薪資,于是,這些企業就成了黃埔軍校,一旦員工翅膀硬了,立馬辭職去人才市場找更高薪資的類似崗位。
但是,不管如何漲工資,其最終的結果,絕對是“員工付出的,總是高于得到的”。否則,企業就沒有剩余價值,沒有利潤,企業就是關門,受損害的不僅僅是股東,同時,全體員工也是受害者。所以,這一人力資源市場,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市場。例如,你為企業創造了500萬元的價值,或許只得到20萬元的獎勵。由于很多時候,你只是其中一個貢獻者(因為整個團隊的工作的最終結果才得到500萬元,實際上不可能只是你一個人的功勞)。
對獵頭公司而言,這樣的規律是不需要考慮的。因為,他們面對的對象總是某一崗位中最高端的那幾個人。所以,他們無需考慮這一原理。
薪酬的水平,受到影響的因素有:
1)市場上類似崗位的薪資水平;
2)企業的需求緊迫程度;
3)應聘者的個人能力(若能力差強人意,那企業只好矮子里面拔將軍,給略低的薪資);
4)應聘者的談判能力;
5)在經營一年后,企業的業績變化程度(或受行業整體影響,或受政策影響等,全部包括其中,因此,高薪資伴隨著高風險)
6)應聘者自己的心理預期(若預期過高,則應聘者不愿意前來;若預期過低,則上崗后會有很強的失落感,從而會再次萌生去意;只有心理預期相差不大者,才有可能較長時間在此工作);
7)企業對于人員流動率的忍受程度;
8)行業中相似崗位的數量(如果供少于求,則薪資必然會水漲船高)
9)應聘者的個人資歷(這一點很奇怪,有些崗位,我們期望 招年輕人,給出的薪資較高;有些崗位我們不要年輕人,期望 年長者,此時的薪資是年長者高于年輕者)
10)需求部門負責人的個人價值觀(如果他覺得“一將難求”,愿意支付高薪資,那么,應聘者就會很幸運;相反,他覺得沒必要給這么高的薪資,那么,應聘者往往就會一直處于低薪狀態)
11)其他。
我們最經常比較的對象是哪些人?是我們班上混得最差的?NO,我們總是將自己的收入與我們班上收入最高的 ,進行對比;而且,收入最高者,在他失業時,沒有收入時,他又再次消失了。因為他自己不會宣傳這些,而我們也不會去同他比較,我們總是與最近最成功的人進行對比。至于同學們偶爾的失敗、做生意的虧損,我們卻不去比較,因為覺得“人要往上走”。
我們比較的理由也非常奇怪:“想當年,他的成績不如我;如今,他的年收入比我高!”而他之前十年的年收入比我們低時,我們并沒有覺察到。所以說,我們比較的,只是虛無的對象、想像出來的對象。
其實,我們內心里也清楚,學習成績不代表他的情商比自己差,管理技能不一定比自己差。畢業后自學能力是否比自己差、專業技能是否比自己差,自己都不清楚。這樣的比較,如何客觀?
我們都知道一家公司只有一位總經理,但我們卻一直認為那個崗位應該是我們的位置。卻沒有想過,如果人人均有此念頭,那么,豈不是公司中有無數個總經理,卻沒有員工和其他管理崗位人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只想當將軍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尤其是沒有當好士兵就想當將軍的人更不是好士兵”。
因此,我們每年對自己的收入的心理預期,總是高于我們實際所得到的。這就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的一個答案。
來源:世界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