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看不中用的工資指導線
來源:皖江人才網
時間:2024-12-28
作者:皖江人才網
瀏覽量:
目前全國已有10個省份發布了2012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不過企業工資指導線只是企業決定工資的參照系,并沒有強制性,這對我們的收入增長到底有多大意義?當下民眾對增收信心不足,導致消費增速下降,我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怎樣才能跟上工資指導線水平?
截至目前,各地2012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陸續發布,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工資指導線的漲幅,都比上一年下調,其中河北、陜西、上海等地增速下調很大,其基準線或上限增速均比上一年下降2-3個百分點。
制造業占全國就業的27.8%,創造了近三分之一的GDP,創造了86%的出口,但是平均工資是最低的5個部門之一,平均周薪只有中國金融業的不到50%。
工資指導線指導意義大于約束力
目前全國已有10個省份發布了2012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其工資增長基準線大多在14%左右。企業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標準一樣,均由各地社會保障部門發布,不過與最低工資標準不同的是,其只是具有指導意義,并不會要求企業必須執行。
工資指導線不具有約束力
實際上,企業工資指導線是企業決定工資的參照系,并沒有強制性和約束力,只是作為工資集體協商依據。既然沒有約束力和強制性,那么發布這一工資指導線有何意義?換言之,既然要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就應該有強制力,否則豈非擺設?
很多解讀都說企業工資指導線可以作為工資集體協商依據,有人幻想著企業職工可以聯合起來,根據工資指導線和老板討價還價協商工資。但鑒于我國目前孱弱的工會力量,能否發揮值得懷疑。況且,在職工協商過程中,法律和法規才真正是職工的“尚方寶劍”,一個毫無約束力和強制性的指導性參考,有哪個老板會忌憚?
由于并沒有應對的約束措施,勞動監察更不會參與其中,企業當然可以無視,而這也讓標準變成了可笑的空頭支票。
虧損企業降薪反倒有憑據了
對于盈利和虧損的企業,工資指導線還給出了工資增長的下線,對于盈利的企業,北京的下線是4.5%;而對于虧損的企業則可以零增長或負增長,也就是可以降薪。而這個指導和參考意義,可與漲工資大不相同了。
在工資指導線之外,還有一條規定就是:對于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或負增長。幾乎沒有哪個企業會自愿給員工按工資增長上線來加薪,但相信大部分老板都喜歡按這條下線之外的標準來給員工降薪。
工資指導線只會拉大收入差距
國企職工成為工資指導線的受益者
數據顯示中國10多個省市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大多都在14%左右,新疆、天津基準線達到了最高的16%,而北京則是最低的11.5%。但由于扣上了“指導”、“參照”這樣的帽子,結果只能是原先賺得多的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漲薪機會,而賺的少的依然只能在最低工資標準線上爬行。
上調幅度趕不上物價瘋漲
盡管增幅有所下降,但如果真的能漲14%的工資,即使是最低的北京的11.5%,也會讓工薪階層極為滿意的。不過,鑒于生活成本的兇增猛漲,工資的些許上調顯然是遠水救不了近渴。當然并非對調高基準線這種得來不宜的方式不滿,而是漲幅的跨度不足以讓人興奮。
按此標準,北京漲薪幅度分別為210元、537元、770元,相對于這段時間以來的“貴羊羊”、“火箭蛋”、“蒜你狠”等等瘋狂漲價,以及其他此起彼伏的食品及日用品的漲價,這樣的標準實在不算什么。
是的,我們從來沒考慮過購買“天價粽子”,商家也沒考慮過把其賣給我們。
國企最好的時光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年均工資為42452元,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均工資為24556元,前者是后者的1.73倍。其中不難發現,很多職工平均收入較高的企業多屬壟斷行業。
很多國企憑借專營權和政策優惠,企業效益可觀,只要聽聞漲薪風就會掀起加薪潮,讓本來就高企的員工薪籌更加水漲船高。而民營企業則受到整體經濟形勢影響需求疲弱,加之原材料、雇工等成本費用的不斷上漲,企業生存舉步維艱,對于工資指導線,也就只會看到“指導”兩字,貫徹起來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樣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原先賺得多的又一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漲薪機會,而賺得少的依然只能在最低工資標準線上爬行。即便是同樣的漲幅,月入2000和月入5000同漲10%,其漲量也是200與500的區別,難言公平。因此工資指導線不過是體制外窮人的一場鏡花水月,體制內富人的一次致富機遇。
企業工資指導線儼然助長了社會分配不公,加劇了貧富分化。當然,我們并不否認國家出臺工資指導線政策的積極初衷,但其在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卻需要我們反思和補救。
請讓收入增長跟上“工資指導線”
減稅、破除壟斷都是提高居民收入的良方
對工資指導線的“指導”、“參照”作用,我們再一次無奈地感受到了對民眾利好政策的“難產”。而當下經濟形勢比較復雜,要想讓居民收入跑贏CPI,跑贏GDP,增幅達到兩位數,恐怕要面臨更多的困難。很多民眾對此信心不足。
居民收入信心跌入谷底
日前,央行公布2012年第2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3.2%,創下1999年有調查以來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無獨有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該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8%,增速創下近一年來的新低。
居民對增收信心不足,導致消費增速下降,并非孤立的事件。眼看上半年即將結束,如何進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民眾信心,還需要減稅等實質性的政策出臺。
減稅,還是減稅!
上文提到了一旦企業虧損,可以根據工資指導線協議下調工資水平。這對于國企而言很難出現,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就是難以繞開的問題了。本身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就比較差,競爭力比一般大企業沒法比。而中小企業的稅負卻又非常高,再加上目前高成本時代來臨,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顯而易見。因此,減稅對貢獻了絕大多數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而言非常重要。
同時,減稅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實際上就相當于“增收”。應該說,去年個稅起征點大幅上調,給中低收入民眾帶來的增收效果相當明顯。不過,很多民眾仍然認為,起征點應該提高到5000元。按家庭征收個稅的呼聲也持續多年。這些建議如果被采納并實施,就相當于在這個艱難的時期,送出了一個“民生大禮包”。
通過改革打破壟斷
當下,直接將某些人的“蛋糕”分給別人或許并不容易,但只有通過改革打破壟斷,才能縮小私營與非私營單位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當然,在財富蛋糕既定的條件下,既得利益者或特殊利益集團不可能自動放棄在財富分配格局中的優勢地位。但是一些利潤和回報率較高的行業,完全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分享,讓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共同做大“蛋糕”。
結語
政府不能只規劃工資增長藍圖而把落實的責任全部推給企業,不能一邊大分蛋糕一邊要求企業漲工資,而要通過減稅、降費讓利于企業,然后由企業讓利于職工。